筆者在國中擔任社會科教師,近幾年本校的社會科版本更換頻繁,幾乎每年一換。究其原因,社會科涵蓋歷史地理公民三科,選取版本學校採多數決。所以,同一版本,可能出現各科教材各有優缺長短;也就是有的教材因老師看法不同,得到結論也不同。
依邏輯推論,甚至最低只要超過六分之一票數就可能獲選,而通常都在過半的反對中拍板定案。雀屏中選的版本,讓多數必須服從少數,突顯了民主的荒謬。
如此一來,認真負責的教師,不滿意版本的簡陋或雜亂的,總得更費心力張羅備課資料,也有的帶著無奈和失望心緒教學,受害最大的不就是學生嗎?
術業有專攻,明明是逕渭分明的三種不同學科,各校大多也分科教學,為何教育部硬是要定為一科,合為一冊?一綱多本,已是問題多多。
像自然與社會本身就是合科的讀本,選取版本的複雜矛盾性更多,教材的選用更容易「順了姑意」,就得罪拂逆了嫂意。
以往史地公各自成冊,只用國立編譯館的讀本,問題單純,埋怨聲浪反而不大,讓人懷疑,一綱多本真的比一綱一本進步嗎?史地公真的不能再各自成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