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台灣政壇貪腐事件頻傳、百萬紅衫軍怒上街頭、國會紛紛擾擾、經濟困頓者自殺事件頻仍、環境品質與資源管理有名無實;絕大多數國人鬱卒苦悶了一整年,近四分之三的國人,自覺個人生涯與生計受到失業與無力感的威脅;台灣整體環境的永續計畫才走到「永續四年」竟然面臨了斷層,國人對政府部門失望。
國人主觀的評價可能不被政客重視,但國際社會如何客觀評價我們呢?首先檢視由英國「新經濟基金會」NEF及「地球之友」FOTE共同調查的「快樂地球指標」(Happy planet index)結果,台灣在一百七十八個國家與地區中排名八十四,而越南卻全球排名第十二。越南,這麼一個如此苦難的國家,竟然可以這麼自信快樂而洋溢幸福感,可見高所得或財富並非是生活幸福的全然保證。
其次從聯合國貿易暨發展會議(UNCTAD)最新公布的「二○○六年世界投資報告」顯示,台灣排名第一百二十六,已是連續四年下滑。從實際面解讀,就是台灣吸引外資的魅力已經不復往昔。若對照於世界銀行「二○○七年經商環境」(Doing Business 2007)預測報告,台灣同樣倒退了四名、排名第四十七,主要致命傷在於「經商環境與法令的失當」障礙或限制。
過去二十年我們曾挾著優勢的經濟力,向世界昂首闊步,但最近幾年由於主客觀條件的變化,台灣經濟力已然成了強弩之末,不但整體購買力降低,連接受外國投資或赴境外投資也都縮減了相當的幅度。不但在中國的工廠與市場都漸被取代、被瓜分,連東南亞某些較佳的投資場域,也都被日韓等國捷足先登。
以越南為例,雖然曾飽受戰火蹂躪荼毒,在外人眼中貧窮落後的農業國度,但是他們新起的一代,以「年輕、勤勉及價宜」的自強熱力,配合著地理位置與腹地的優勢,逐漸取代周邊國家的地位,有轉型成為「全球工廠」的潛勢,假以時日不難成為亞洲古國新運再起的代表。
再回頭思索我們自己不幸福感及年輕人苦悶的源頭,大概就清楚問題出在哪裡了。其實台灣今後還能不能保持永續的整體發展,端視政治人物能否擺脫邪惡的習氣和醜陋的政治干擾,讓年輕人重新找回熱情、不再懷憂喪志,活得自信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