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瀅芝(右)獲得獎學金,媽媽與有榮焉,和她一起出席領獎。圖/記者李祖翔
【記者李祖翔台北報導】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昨天舉辦第五十五屆清寒獎學金暨第五十屆中華嘉新體育獎學金聯合頒獎典禮,將就讀大學的罕病生黃瀅芝,為了這份殊榮,她等了三年,相當感動。
高一時,黃瀅芝申請嘉新獎學金未錄取,即將畢業的她,老師再次鼓舞,又參加一次,終於如願以償,得到嘉新獎學金,接受主辦單位與貴賓表揚。
談起求學路,黃瀅芝不覺得比較辛苦,反而認為很幸運,因為周遭沒人投以異樣眼光;高中時,外傭無法餵她吃飯,老師還餵她。一路走來,她養成樂於親近人、大方、陽光的性格。
除了頭部與左腳能動,黃瀅芝幾近癱瘓,行動必須乘坐量身訂製的電動輪椅。儘管雙手不能動,無法計算數理,仍努力學習語言,不僅學測英文考出滿級分,暑假還學日語,未來預計就讀德文系。
媽媽黃淑敏表示,女兒外表雖「異於常人」,但最大興趣是體育。「記得國小時,老師教大家射紙飛機,瀅芝就問老師:『那我哩?我能做什麼?』老師很好,做了一架迷你版飛機,放在手心上,讓她吹射。」
黃瀅芝平時喜歡與同學逛街、唱歌,甚至參加電影社,跟一般人一樣,樂觀的她說,「都是爸媽教出來的!」
「瀅芝剛出生時,一切都很混亂。她的身體狀況很糟,我曾閃過念頭,讓社福團體收養她。」黃淑敏說,直到有一次,和母親邊開車邊哭,她問:「我為我女兒哭,那妳哭什麼?」母親說:「我也為我女兒哭啊!」這才意識到,與其傷心,還不如想想如何教育孩子成人。
黃淑敏表示,她當時就立誓,不會再為此哭泣。她將女兒當作一般孩子教養,該負的責任絕不讓人分擔,例如:預訂復康巴士、就醫、掛號,都讓女兒自己做。「我希望她珍惜自己還有的,不要自艾自憐;當她埋怨手不能動,我就說,至少它還有裝飾功能。」
嘉新兆福獎學金今年共資助從國小到大專五百二十九位學生,總金額七百零二萬元,著重清寒與身心障礙學子的捐助,今年額外增加自傳謄寫項目,讓評審更了解學生背景,例如有位父母相繼過世的孩子,高中就成為戶長,扛起家計與照顧妹妹的責任,令評審團隊感佩。
嘉新獎學金走過半百歲月,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前《東森》電視台副董事長朱宗軻、國策顧問紀政等都曾是得獎人。教育部體育署長何卓飛昨天出席頒獎典禮表示,許多得獎的體育生都在國外比賽,可見嘉新獎學金作育無數國家英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