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琴運用抽象畫概念,作品具有層次感。圖/吳家宇
【本報台北訊】拼布常見,但將拼布與油彩畫結合,張秀琴可說是首創。張秀琴從事繪畫創作有四十年,過去她在國小擔任美術老師,也曾任台灣花燈協會的理事長。張秀琴投入拼布畫,是因有一位進口布商朋友,每年都會淘汰一批樣品布。她覺得好好的布銷毀很可惜,開始思考如何將花布融入繪畫創作。
一般拼布畫先構圖,再配合需要的色彩剪取布料,容易被侷限住。張秀琴利用抽象繪畫的概念,隨意將布料貼在畫板上,再依色塊聯想,找出形體勾勒出線條。或在布料原有圖樣,加上五官畫成人臉,或是加上幾朵花成為花瓶,形成布料與油彩交織,有層次感。
她說,布料的色彩較為飽和,是單用顏料無法調製的效果,能強化作品中的亮點。若遇上布料與所繪圖象衝突時,她則用油彩修飾柔化,兩者共存相輔相成。
張秀琴的作品,首先讓人聯想到夏卡爾的超現實手法、畢卡索的立體分析及馬蒂斯的強烈色彩。她說,未來將努力在畫作裡帶入本土的文化元素,推展台灣傳統布料。
張秀琴「讓布說話」畫展即日起至九月七日在大稻埕「巷子內工作坊」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