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郝廣才
路燈在白天開,你根本沒感覺。但晚上一盞路燈,你遠遠就看見。路燈有多亮,要看四周有多黑暗。
一九七七年八月四日,前中共領導人鄧小平在中國大陸北京召開科學與教育工作座談會。他在八月八日最後一天會議,當場拍板「恢復高考」,就是重新開辦高等教育的大學入學考試,如同台灣的大學聯考。
鄧小平這個拍板,是他最被讚頌的功績之一,很多老一輩的人提起「恢復高考」,還會哽咽呢!這決定為何在中國心中顯得如此偉大?事情要從文化大革命說起。
一九六六年,毛澤東發動文革,對教育採取「自願報名、群眾響應、領導批准、學校複審」,意思就是,能不能上大學,不以考試決定,而是用「成分」決定。大學招收工人、農民、解放軍,只要有初中程度,「工農兵」就能上大學。
上大學也不是要到大學學習,而是要「上大學、管大學,用毛澤東思想改造大學」,就稱「上、管、改」。不只大學,所有學校的功能都沒了,學生每天批鬥老師,搞政治運動。整個中國文化陷入最黑暗的時代,一代人的教育完全空白。
這樣天翻地覆的亂搞,毛澤東後來也感覺不太對勁,一九七三年又把文革初被打成走資派的鄧小平拉回來,讓他復出主持政務。
鄧小平便嘗試恢復高考,但不敢全恢復,只在工農兵上大學選拔規則上,加了「文化考試」。
結果有個叫張鐵生的,考試繳了白卷。文革造反派立刻把他捧為「白卷英雄」,更攻擊高考是「資產階級利用文化考查,趁機塞進舊高考的那一套,妄圖破壞大學招生制度的改革」。結果,每所大學只敢錄取考最低分的考生,這下,高考不如停辦,所以又中止了。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日,毛澤東過世,不到一個月,「四人幫」十月六日就被捕,文革到此可算結束。
緊接著,鄧小平再度復出,掌握大權。他決定迅速恢復高考;一九七七年十月十二日,中國國務院宣布恢復。
這為長期黑暗的中國,拉開一道陽光。在十二月的寒冷冬天,全大陸有五百七十多萬人參加高考,但只能錄取三十萬人。加上第二年夏天的考試人數,總共有一千一百六十萬人,這是世界史上最大規模考試。因為這是超過十年,千千萬萬想讀大學,卻沒機會考試人數的總和啊!
想來悲哀,鄧小平做的事,只是正常人做的事;因毛澤東的做法,使他變得偉大。
以前讀「驚天地,泣鬼神」,總覺得是誇張;但有些人瘋狂起來,真的連神也怕,連鬼也嚇哭吧!
(作者為格林文化出版社發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