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針對「用法」、「劑量」、「數量」、「作用」、「適應症」、「警語」、「副作用」、「藥物外觀」八項藥袋上的標示調查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台灣衛誌。
問卷題目都是民眾服用藥物前,應該注意的基本事項,仍有許多人答錯超過三題以上,有過半、逾千名受訪者誤解一題以上。
醫改會認為藥袋明示化,並不足以確保民眾使用處方藥物的安全,未來還需改善藥袋標示設計,及使用圖片輔助說明藥袋上重要訊息。
醫院評鑑更明確要求,如抗癌藥劑、降血糖針劑、抗凝血劑、毛地黃等高危險性藥品,在處方箋、或藥袋上要有特殊標記供辨識、加印中文藥名及藥品外觀描述。
由此篇研究觀之,就算藥袋上的內容再多、再完整,民眾領了藥,不看、看不懂或誤解藥袋上所提供的資訊,是沒法保護患者自身用藥安全的,一味地要求在藥袋上求新求變,卻漠視與藥師溝通,十分可惜。
民眾在領藥之後,可先好好閱讀藥袋標示內容,有不明白處可當面詢問藥師;或是服藥前,對自己即將下肚的藥丸,有任何疑慮,也可打電話向藥師請教;沒有時間急迫性,更可透過網路提問。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民眾善加利用多元管道與藥師連繫,透過藥師專業解惑,可讓用藥更安全。
毛志民(高雄市/榮總總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