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故事 再談王鼎鈞《文路》 文與圖/應鳳凰 |2014.08.04 語音朗讀 25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不同顏色「文路」版本可知其暢銷情況。圖/應鳳凰 棕色本 圖/應鳳凰 初版本 圖/應鳳凰 文/應鳳凰 台北:益智書局一九六三年五月出版 年近九十,定居紐約已三十六年的王鼎鈞,最近是台灣新科「國家文藝獎」文學類得主,說不定也寫下最高齡得獎人的文壇紀錄。但讀了各報有如「通稿」般的得獎新聞,忍不住為鼎公叫屈:主辦者不知請來何方神聖當評審,得獎 評語竟是不痛不癢,適用任何作家的套詞:「作品內容反映時代」、「具人文及社會關懷」。近年「台灣文學」邊緣化,可從這些小地方看出來——專不專業都可來當文學評審,文藝類新聞則聊備一格,認定沒多少人要看。 鼎公一生儘管寫作歷程漫長,有別於其他早年來台作家,擅長的既非小說亦非現代詩。五十年來出版圖書超過六十種,卻是以「散文」為寫作主軸。台灣文壇書寫散文雜文的人很多,他卻是少數此一文類暢銷作家。作品依內容約可歸成三大類,其一,教年輕人如何寫作,類似「寫作指南」的書。其二,有名的《開放的人生》等「人生三書」,屬短篇勵志散文,類似目前流行的心靈雞湯。其三,分段完成的《回憶錄》,記錄一生從大陸、台灣、美國的「自傳四部曲」。這三類已約略按其風行於書市的年代排列——高峰期分別是一九六○、一九八○直到一九九○年代後新世紀。不簡單的是,三大類分別為各時期市場寵兒,讓鼎公大半生安心在紐約當華文市場職業作家。 以此背景來看王鼎鈞第一本書《文路》:如何初試啼聲即風行一時。出書的一九六三年他三十八歲,這時還沒進入新聞界(中國時報),正職是台北汐止中學國文老師。他課餘擔任語文月刊主編,也在雜誌開設寫作方法等專欄,如固定在《自由青年》寫「講理」專欄輔導青年寫作。《文路》便是他發表於各雜誌討論寫作的文章結集。此書所以暢銷,一來市場需要,二來文筆深入淺出,從材料蒐集、層次安排、文字如何推敲等,循序漸進,平易且實用。作者原是作文老師,根據教學經驗把輔導青年心得撰寫成書。作者認為「文章由生活中來」——作文若要進步,他鼓勵學生練習使用「觀察、想像、體驗、選擇及組合」等方法。總之,「生活是文藝的母胎」,生活也是創造力的根基。此書初版於五十多年前,台北「益智書局」一直到一九八○年代還不斷再版,從這些年在舊書攤蒐集到好多不同顏色「文路」版本,可知其暢銷情況。 前一篇文章 荒野裡的咖啡館 下一篇文章 Rainbow, rain bows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10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閃文集】獨立與愛情的象徵【詩】海天合抱的課題 作者其他文章書的故事 羅青的《吃西瓜的方法》書的故事 七等生的小說集《僵局》書的故事 詩集記錄逃亡的足跡書的故事 白先勇第一本書不是《台北人》書的故事 李昌憲的《加工區詩抄》書的故事 羅智成的《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