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常見挖馬路,民眾也常抱怨,道路高低不平,因各施工單位回填不實,甚至不久便凹陷;但高雄氣爆凸顯更重要的問題是,這些常施工的單位究竟在做何種工程?究竟埋了什麼管線在路下?凹陷後會否壓迫地下管線,導致破裂,逸出瓦斯或丙烯等可燃性氣體。
民國八十五新北市板橋發生瓦斯外洩,殘火燒了五小時,八十六年高雄前鎮區管線施工也發生爆炸意外,導致十四人喪命。高雄市長陳菊痛陳,為何不到二十年時間,高雄又發生血跡斑斑的事故,希望中央政府拿出辦法,徹底解決這個地下管線遍布如同許多不定時炸彈的問題。
住宅區為何埋設工業氣體管路?高雄是台灣最主要的重化工業港都,石化上下游產業都群聚設廠,地下輸油、輸氣管線路龐雜,這是工業區與住宅區混合的「歷史共業」。高雄一直有汙染問題,民眾多次要求汙染性工廠遷出,這次連環氣爆波及好幾條街,凸顯出輸油、輸氣管線通過住宅區,比汙染有更立即而明顯的危機。
高雄市的地底究竟埋設了什麼管線,消防單位似不完全熟悉,缺少有效因應的基準點,因此從晚間八時民眾聞到「瓦斯味」報案,消防單位到場搜尋逾三小時都找不到洩漏點,以致錯過防災黃金時間而發生氣爆,多位消防員喪身。
這次高雄氣爆,政府與石化企業、土木營建包商都應得到教訓,簡單的道路開挖回填不實,除了影響交通,道路容易凹陷,壓迫管線更可能是危機之始;施工常聞挖破水管、瓦斯管,導致噴水、漏水、瓦斯爆炸,除了粗心,更顯示施工單位未能掌握地下管線位置,出事後又找不到「禍源」,無法預防與迅速控制意外災害。
不僅高雄市政府,各縣市都應藉此次氣爆災害得到教訓,地下管線防災沒有深奧技術,就看有無周全設計與管理。各縣市都應要求管線廠商提供全面資料,由消防單位建構防護網監控。一發現管線壓力異常降低,就代表有溢漏,早有警覺,可緊急處置。
日後遇有道路施工,防護網可提供施工地區的詳細地下管線圖,讓施工者防患未然。一旦出現意外,可立即依據地下管線圖迅速找到禍源,啟動緊急遮斷設備,關閉輸送,減低風險。此次高雄連環氣爆,比漏水、瓦斯爆炸嚴重許多,很可能是丙烯外漏,未能及時啟動氣體遮斷閥。
天災難避免,人禍難卸責;高雄氣爆提醒大家,企業的工安水平與政府的城市治理都必須力謀改革。高雄氣爆後,各縣市政府都表示要調查了解其城市地下的管線,做好管理。各縣市產業型態不同,但都要讓消防單位掌握地底有哪些管線,避免消防員「不知道敵人狀況」下救災罹難,又無法控制、降低災情的悲劇。
地下管線猶如地雷,不知何時會碰觸而爆炸,所以這不是各縣市單獨的問題。行政院應檢討相關法令,明確規範機關、廠商埋設管線的責任區,只要民眾報案哪一區段聞到異味,就通知有管線通過這些區段的廠商處理。若同一區段有多種管線通過,則所有機關、廠商都應同時啟動防災機制,緊急因應,如此才能把災害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