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般生活】 貓尾巴 王春子 |2014.08.01 語音朗讀 334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這般生活】 貓尾巴 圖/王春子 【這般生活】 貓尾巴 圖/王春子 【這般生活】 貓尾巴 圖/王春子 【這般生活】 貓尾巴 圖/王春子 【這般生活】 貓尾巴 圖/王春子 文與圖/王春子 谷崎潤一郎在〈厭客〉裡談到貓尾巴,他說希望自己也有一條貓尾巴。「牠以尾巴回答的方式,有一種微妙的意味:出聲相應太過麻煩,默不作聲又太失禮,就先用這種方法打招呼吧……那慵懶又善體人意的複雜心情,藉著這簡單的動作,巧妙地顯現出來。」 我很喜歡談論貓尾巴的這篇,和谷崎潤一郎同樣的,一天能振作起來工作的時間不多,一旦專心投入畫畫或思考,實在不願突然被打斷,若此時出現打斷思緒或工作的人事,真令人想皺起眉頭嘆口氣。 關於被打斷的回應,總難拿捏到底該如何才能恰到好處,如果此刻真有貓尾巴能搖一搖稍作應付倒也不錯。 但是貓尾巴用來應付大人雖然可以,對付起沒理智的嬰兒還是真沒辦法,當你無奈地對他搖起尾巴,嬰兒可能還會狀況外的抓起來啃! 而最近即使長了貓尾巴,也無用武之地,畢竟在電腦、手機面前,即使搖擺起那恰當應對的尾巴,也沒有人看得到。 這十年來,媒體大大影響了生活以及和朋友間的溝通方式,從手機、掛在網路上互相招呼的msn(已停止服務),到現在朋友之間常用的Facebook、Twitter……似乎愈來愈不需要直接碰面就能相互了解近況,不必主動問候,透過不斷更新的網頁,便能窺探對方的生活。 大夥聚集在網路上,透過簡短細碎的句子、圖片,透露出日常生活和態度,再互相留言、交談、問候。 有時候現實生活中,很少見面的朋友,透過臉書分享照片、文字,便在意識上參與認識對方的生活、觀點,再見面時就像對彼此的近況沒有中斷,可以閒話家常。 也有好久沒見面的朋友,透過網路默默地關心彼此,熱絡地互相留言按讚,卻好久沒有真正坐下來面對面聊天了。 網路取代了過去真實面對面的溝通方式和距離,即使生活在不同的城市,或是隔著大半的地球,也能無時差無距離地及時回應。但這便利的對話方式,卻也刪去一些過去感官經驗上的真實感受。 李歐納.科仁(Leonard Koren)在《Wabi-Sabi:給設計師、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裡提到:「特別因為我們現在面對數位化浪潮,正以加速度讓我們的感官經驗變得一模一樣。電子『閱讀器』擋在體驗與觀察之間,所有一切毫無差別地被編碼成零與一……」 對話間原本會有的五感經驗,眼、鼻、口、耳、肌膚,凝視時對方的眼神、觀察每一句是如何牽動彼此的表情,肢體動作接觸、透過聲音語調感受情緒,還有氣味。 而在網路電腦的世界,只簡化剩下文字,表情包含在文字用詞裡,透過文字或符號來形容表情感受。雖然回應的速度變快了,但也隨時可以中斷或離席分心做別的事。 而不專心的一心二用或隨時離開座位終止對話這件事,大家也愈來愈能接受,並習以為常。 不過,我還是覺得朋友之間真正的交往,是無法被便利的網路所取代。 幾個好友一同坐下,吃點簡單的小菜,聽著喜好的音樂……彼此聊天,如果是好久不見,通常寒暄幾句過後便談開了,大家爭著說話,直接面對面盡情分享彼此的感受…… 我有時候會想著:「或許在這個時代,手機和網路就是一條超級無限長的貓尾巴吧!」 (摘自遠流出版《你的早晨是什麼?》) 前一篇文章 【心.世界】 偶然相遇 下一篇文章 【小城故事】 慢慢開吧,火車 熱門新聞 01【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2【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3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4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05【悅讀人生】柏林大合唱 千人齊祈福2025.05.0206助緬重建 佛光山、佛光會、星洲基金會再捐物資 2025.05.0307【深頁凝視】《小書店大繪集》手繪匠心獨具的書空間2025.05.0408【營養專欄】這些奶,你喝對了嗎?2025.05.0309【寓言故事】天宮保健官到人間2025.05.0410PLG冠軍賽 領航猿 VS 勇士5月5日開打2025.05.0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古典時節】古來才女命多舛【大江南北】鐵灶山石刻與法藏寺【書藝心語】鑽石的石【寰宇采風】多元融合的諾曼王宮 【遺澤流風】 碧霞宮與岳飛信仰【近未來之形:2025青藝獎典藏作品巡迴特展】 青藝之光 作者其他文章【這般生活】將要消逝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