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文軒大樹報導】「當心中存有小我時,會讓自己
的能力受到侷限,唯有學習菩薩的精神與願力,藉由付出與奉獻就能將能力擴大化,獲得自我肯定的喜悅與存在感。」來自大慈佛社的凌頤德有感而發地表示。
小時候曾皈依的凌頤德,三年前父親往生時,與姊、弟一起念佛十多小時後,飄來異香、傳來梵唄,這個不可思議的瑞相才啟迪全家人的學佛信念。從只是載母親去三峽金光明寺擔任義工,至目前擔任文山第三分會副會長。他表示,這一切都是父親給與的因緣,而星雲大師的著作則給了他菩提心的動力,不論在大慈佛社、家裡皆不忘精進。
凌頤德去年九月藉由報名抄經活動開始,進而參加朝山修持,由於不同的因緣,讓他在短短四個月內五次朝山,「此次朝山與先前心境有所不同,早期都是為了小我,以自己為出發點;這次朋友不能前來,但我攜帶著他的心願,期盼他早日離苦得樂。」也或許是如此的善念,他在參加周休二日精進抄經修持活動中,竟治好右手拇指的肌鍵炎。
他心有所感地表示:「每個人的業力都不太一樣,當業力現前時,不能責怪旁人;今生業力無法消除,願來生再繼續還,直到可以前往極樂世界。在生活上,真正該追求的並非物質與名利,該追求的智慧、真義,其實都寫在經典之中,藉由讀經、抄經,讓經文深深的刻在腦海之中,才會有所體會。」
面臨著即將被公司調至日本工作的凌頤德,雖然不捨與大眾所建立起來的情誼,也表示會深深懷念在佛光山抄經、朝山修持的種種美好回憶,但他也本持著大師所給與的菩提心動力,「會到日本的道場好好的付出、奉獻。」就像他在《佛光山靈感錄》發表「意外收獲」一篇一樣,希望更多佛教徒也能發表或是講出來,讓大家廣為流傳。只要精進修持、不忘與他人分享、互相提攜這也是一種奉獻與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