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立法院二次臨時會行使第五屆監察院人事同意權,創下史上最高否決率,正副院長以最低門檻低空驚險通過。二十七位委員中只有十六位過關,在國民黨和民進黨聯手下,十一位「黑名單」完封。從這次同意權的行使過程中,不難看出監察院的問題糾葛重重。
監察院的功能一向受到爭議,民進黨一向主張廢除監察院,將監察權移轉到立法院。這次行使同意權時民進黨也是出於這樣的立意,一方面當然是出於黨派考量,因此,全數投反對票。監察權是五權分立架構中重要的一環,對於公務單位和人事的糾舉、彈劾,正是整肅官箴最重要的法寶。
從行憲至今,監察權也有過發揮功能的時後,例如陶百川委員主持的二二八事件案、雷震案、孫立人案;在保障人權,維護官箴,不畏權勢上,為監察權立下了典範。陶先生終其一生不向現實世俗妥協、堅持嶙峋風骨,也為御史留下了風範。如果將監察權交給已經攪和在黨派鬥爭,利益角逐的立法院,其後果不難想像。
儘管監察權如此重要,但是主政者卻往往把御史大夫這樣權重的名器當作政治酬庸的工具,監察權勢必江河日下。即將卸任的監察院長王建煊放了一個起身炮,一聲巨響,直接衝擊到這次立法院對同意權的投票,不過王建煊所說的卻是實情。他指出監察委員之中有樁腳委員、家奴委員,前者就是政治酬庸下的產物;後者則是只聽命主子辦事的僕從。如果御史大夫盡是這樣的奴才和惡霸,監察院當然最應關門。
王建煊重砲轟擊監察委員惡行惡狀,監察院功能不彰已形同「殘害忠良院」,果真如此,王建煊就應該在任內大刀闊斧改革,糾舉自己並彈劾監察院,讓大家看清楚監察院已經淪為破落戶的事實,並訴諸社會,將樁腳監委、家奴監委逐出監察院,以嚴整監察院的素質。王建煊不此為,讓監察院功能不彰,虛耗了六年,這正是王建煊失職之處。從王建煊的作為也可以反映,監察院空轉六年。
這次立法院刷下近半總統提名的監委,姑不論黨派利益,老實說是刷得適時適切。因為立法院如果再和稀泥,新任監委將和王建煊所說沒兩樣,監察院已無存在的必要。立法院的決定正好給主政者一個警惕,所有的名位都是國家重大名器,不可私相授受,更不能作為酬庸的工具。
民進黨主張馬總統不能補提名,必須把提名權留給下任總統,但怎可讓其跛腳再空轉兩年。馬總統必須記取這次教訓,盡快提出適任人選,讓監察院如常運作。現在社會上很難找到像陶百川這樣風骨嶙峋、氣節昂然的御史大夫,但取法乎上,應為國家前途與民眾權益著想,提出像樣的人選,讓監察院重振御史風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