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宗芬蘭赫爾辛基的下午茶。圖/九韵文化
背包客如想打工度假,作者建議可自行去工廠找或打電話找工作,主動是最重要的。圖/九韵文化
文/陳志輝 圖/九韵文化
「Working Holiday」:打工度假,這個詞每個人的體會多少會有一點不同,但對我來說是再簡單不過了:就是先打工(working)後再度假(holiday)。主要原因當然是,每一次都是帶著少少的錢去到一個新地方,不工作的話自然沒錢玩。所以這次在伯斯三個月裡做兩份工作,最後自然少不得有一個精彩的「度假」。
在旅館裡,我算是待在澳洲的日子比較長和住得比較久的人,所以由我發起開車旅行的活動。在啟程前,當然要先決定好出發日期跟回來的時間,以方便還在上班的朋友向公司安排休假。接下來,則是安排人員,並搜集旅遊資料。第一次要為這麼多人的旅行背上責任,心情免不了會有一點壓力。
要辦的事情其實不少,租車、決定地點、行程時間、景點資料、開車路線、食物裝備、所需費用等,一切所需的大小事項都是自己一手安排。
這些事是誰教的?沒人教。
如果每個人總有一些事情有天賦聰明的話,「當背包客」就可能是自己的其中一個天賦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可能不清楚自己的專長和興趣會是什麼?為了追求更舒適的生活而不停的盲目工作,沒有顧及到除了工作之外生命中還有很多值得追求的事:家人、健康、宗教、社會、朋友、甚至是自己……。通常愛我們的人會支持我們的理想,但不表示會和你一同走到最後完成的階段;有時候他們會跟著你走,只因是你的選擇。
當你們之間一個人的奮鬥目標成了另一個人的重擔,看見目標就要完成的喜悅,使他忘了伙伴筋疲力竭的感受。
我們接觸的事物愈多,就愈有機會了解自己。體驗得愈多,就會更清楚知道什麼事是自己真正喜歡的。如果你發現真心喜歡做某件事時,你就會覺得開心和投入,一直都不會覺得累,這就可能是你的專長和興趣。
而我活了三十年也是到這時才發現,自己真的喜歡去流浪。
旅程中的最大收穫
準備要去打工度假的朋友會問:花了一年或兩年遊歷澳洲、紐西蘭,整個旅程中得到的是什麼?
是工作所賺來的金錢?
雖然可以賺得比較多,但總有一天賺來的都會花完。
那麼,是可以見識到不同的風景及文化嗎?
跨年煙火、千禧石日出、大堡礁潛水,還有其他很多很多,但這一切每一天每一年都會繼續發生。
唯獨在旅途中認識的朋友和共同經歷,這一輩子都忘不掉。
回憶比名勝更值得擁有的原因,是因為它不會因時間或外在因素而變化。一個人走遍世界後回來可以說的只是所見所聞的事,但跟朋友一起的經歷就可以變成共同分享的回憶。
無論那是在餐廳的一餐飯、開車經過看到的夕陽、艱苦無趣的農場生活、結束工作去旅遊的興奮快活、發生「問題」後的緊張徬徨。
就是這一切的經歷、回憶,以及活著的極度歡欣喜悅,才有真正的意義,才能豐富生命中的繽紛色彩,使其化作幻變的彩虹連接著生命莫測的另一頭。這些經歷與回憶,就算用一輩子時間去走遍全世界,都可能沒辦法再遇到。
(摘自《一直走就對了》,九韵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
陳志輝(Jason)
朋友稱他阿輝或輝仔,台灣朋友則稱他港仔。從小即為孤兒,在孤兒院及寄養家庭長大。
沒有高等學歷,讀書只到國中程度。沒有足夠金錢,存款只夠買張機票。沒有語言能力,英文只懂說 YES 跟 NO。沒有家人親戚,朋友相識滿天下。沒有輕言放棄,夢想只堅持去實現。
一個背包,一輩子的家當,一生的信念。
二十六歲開始,帶著二百歐元去德國流浪,以睡公園為常事,不懂英文更不愛講話,走了七年,已去過二十幾個國家,飛行里程加起來可以環繞地球超過三圈;堅持用自己的方法去體驗世界、享受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