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的真象如何?作家葉珊在《料羅灣的漁舟》一文中提到,遠看泊在海面上的漁舟彷彿靜止不動,其實是因為未曾走近,所以體認不出海的動盪與起伏。這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我們共同的錯覺,因為石層堅硬,就以為大地永遠不動,因為海水一望無際,就以為海永遠不會枯竭,殊不知情人之間信誓旦旦的表態「海枯石爛」,只是美麗的文學想像,當人們真切體認到這些都是虛無不實時,通常也是一場撕心扯肺的劇變之後。
《佛說無常經》裡教示人們:「假使妙高山,劫盡皆散壞,大海深無底,亦復皆枯竭;大地及日月,時至皆盡歸,未曾有一法,不被無常吞」無論多高的山、多深的海,終有散壞枯竭的一天,即使是大地和日月,也會隨著時間而變動毀壞,這裡所說的「散盡毀壞」並非指一夕之間沒了,而是我們所以為的不變,其實天天在變,天天的樣貌都不同,英國作家及探險家葛瑞姆.漢卡克在其著作《上帝的指紋》中,也曾根據遠古地圖和現今地圖上,各洲大陸經緯度不同的情形,提到地層漂浮的說法。所以沒有什麼是絕對不變的,即使是我們自己,也隨著時間天天在變化,外貌不同、健康情形不同、細胞數量不同、甚至想法也一日三變,因此《八大人覺經》才說:「世間無常,國土危脆」。
漸進式的無常因為變化微小,能為我們所接受;但無常也有一朝散盡毀壞的時候,一埸地震,震醒多少家庭的天倫夢?一埸海嘯,捲去多少寶貴生命和理想?生存的地方如此,國家也是如此,自有人類歷史以來,多少朝代還能維持到今日?曹雪芹〈好了歌〉說:「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塚一堆草沒了」,吳哥遺址、秘魯古城、長城遺跡、埃及金字塔、義大利龐貝城、英國巨石陣、兵馬俑、馬王堆、羅馬古戰場……在在提醒我們「國家治還亂,器界成復毀」。
但是無常也不是那麼可怕的事,無常代表一種積極的態度,比如知道現前的安樂富貴和平等事,終有消散的一天,我們就不會安於現狀、揮霍福報,而是更用心對待,不稍鬆懈;無常也代表一種光明的希望,因為知道事實永遠隨著努力而改變,就不會因一時的失意、受辱而妄自菲薄。善用無常法則的積極、光明、善美,才是佛說無常的根本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