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山菲律賓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後中)帶領學員回本山參加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圖/記者阮愛惠
【記者阮愛惠大樹報導】在佛光山菲律賓萬年寺住持妙淨法師的帶領下,二十五位不同背景、大多是天主教徒的青年,分別參加了本屆國際青年生命禪學營的兩種營隊,每一位學員在課程結束之後都很有心得,並熱情地發表他們此行的收穫。
正在寫論文的 Mary Grace 說,她在人間佛教裡看見「尊重」,看到來自不同宗教背景的人,在這裡都可以接受與被接受,這是佛教與時俱進的成果。而有神學背景的Angela,則在這次的學習裡重新認識「存在」的意義,她認為,人間佛教的道理非常實在,而且和人聯結在一起,比起她之前從西方學理中學到的更踏實,她有「重新看見」的喜悅。
在萬年寺擔任義工的英文老師Marie Katherine 說,回到佛光山有一份法喜,這喜悅讓她感到輕鬆、清醒,讓她再回到教學工作時,更發心、用心。Magna則是先停下工作,在萬年寺上了兩個月的課後,再到佛光山來禪修一個月。她說,佛門的課程教她「放下和無我」,帶動她生起慈悲的心,對她日後生活影響很大。
是老師 也是學生
佛光山光明大學的老師Edwina R.Bensal,這次和學生一起當學生,她說,在這裡感受到的慈悲和關懷是最大的收穫,對於她日後的行政工作很有助益。另一位光明大學的老師Jennifer說,在這裡,她看見「包容異己」的寬大心量,她很想請問大師,到底他有什麼秘密,能感動不一樣背景的年輕人,讓大家都能在這裡得到那麼多歡喜?
唸法律系的莊幼眉是華人,她來這裡只學習一個月,卻學到許多珍貴的道理。其中她最感動的是聽到大師說:「佛光山是你的、不是我的,佛光山不分你我,只要有人,就有人間佛教。」她發誓,自己雖無法出家,但日後當律師時,一定會對社會貢獻、為他人付出,奉行大師所教導的「三好」。
佛光山菲律賓光明大學校長的兒子Paolo Demetrio及女兒Inez Frabcesea,以及侄孫Abraham,此行也一起來台參學。Demetrio說天主教和佛教有相似處,佛陀就像天主教的上帝,而觀世音菩薩則是聖母。兩個宗教間的慈悲和濟世的精神是共通的。Abraham剛自加拿大大學畢業,唸動畫設計的他說,他是很會自我保護的人,常用身體語言宣示自己的不可侵犯;不過這幾天在佛光山的薰習下,他感受甚深,開始重新思惟慈悲待人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