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沐雨
節儉成性的母親,每當我們買東西回去孝敬她時,總會叨念著:「不要再亂花錢了。」順帶問這個東西花了我多少錢買的?那時候,我都傻傻地老實說。直到有一次,母親給了我一塊布,要我拿去給裁縫師做成衣服穿,工錢一千塊,我穿在身上,母親覺得好看,但一問工錢又嫌貴,直嘀咕著。
從那時候開始,我才發覺如果實話實說,母親一定嫌貴,說得我好像做了冤大頭似地,我的好意變成了她的負擔。後來,我只好講善意的謊言,只報三分之二或一半的價格,不然,就說是老公公司送的、參加集點活動換的,或是會員打折等等說辭。妹妹尚未領悟到這個道理,還是報實價,於是母親最後的結論是:我買的東西都很便宜,妹妹買的東西都很貴。
有一年端午節,老公買了一家很有名氣的粽子,一個五十塊,一串一千元,也買了一串給母親,我騙母親說是二十五元一顆,母親覺得很滿意,直說好吃,要我下次有機會再買。結果老公說溜了嘴,母親馬上說這麼貴的東西她吃不下去,下次不要再買了,我只好給老公一個衛生眼,真是白目。
省過頭的母親總愛撿便宜貨,老是買了一大堆菜市場要收攤的剩菜,人家好意送的都照章全收,什麼過期的、假的、不新鮮的或剩菜剩飯全往肚子裡送,直到身體吃出問題來,才不敢再亂拿別人送的食物,不過,我又怕母親捨不得買來吃,只好繼續編造著善意的謊言。
六十元的蓮霧說成三十塊錢,說辭是果肉有點裂開,跟老闆殺價來的;買水蜜桃時,就跟老闆說不要漂亮的包裝,用普通塑膠袋裝就好了,母親就不會認為那是很昂貴的東西了。
老闆知道我是為了老人家才如此編造,直說我聰明,她說,她也碰過很多子女和我有著相同的困擾,就是母親們都捨不得吃較好的東西,怕貴,讓子女們很無奈。
在這種善意的謊言方式下,我盡到當女兒的責任,母親也無負擔地接受我的孝心,真是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