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禪堂,是一所具有傳統叢林禪堂風格的修持閉關中心。

▲佛光山的大禪堂,長十二丈,寬八丈,一次能容納三百人同時參修。
佛光山修持中心之興建,乃開山宗長星雲大師鑒於多年來佛光山僧眾之發心弘法,信眾之努力護持,卻苦無一處具多功能的修持殿宇,供僧信二眾使用;另一方面,有鑒於今日社會拜金風氣之瀰漫,道德人心墮落之迷失,特建此修持中心,擬以長年舉辦禪修、念佛、抄經等行門修持,以增進僧信二眾的心地工夫,改善社會風氣,淨化社會人心,為社會、國家、世界略盡棉薄之力。
一般傳統之禪林規範,大多以僧尼日常修行生活為主,然佛光山則是一處僧信二眾與社會大眾皆可親近參修的叢林道場。「以共修淨化人心」是佛光山四大宗旨之一,因此,修持中心之各類修持活動,更成為佛光山在推行人間佛教的一大工作重點,並提供昇華人文素質、心靈教育及生活藝術之途徑。
修持中心下設禪淨法堂(男、女眾禪學堂)、淨業林(淨學堂)、抄經堂、禪講師研究院。以下就禪淨法堂說明之。
啟建緣起與分布
佛光山修持中心禪淨法堂為便利禪修,佛光山禪堂的組織分成僧眾和信眾兩部分,僧眾的部分又分男眾禪學堂與女眾禪學堂,而信眾部分則稱為「禪淨法堂」。整個禪堂係經五年籌畫,三年興建,於一九九三年春竣工,坐落於佛光山大雄寶殿後方的如來殿三樓,是一座深具規模、宏偉的修行道場。
佛光山禪淨法堂首任堂主為心定和尚,爾後由慧日法師接任,現任堂主為慧昭法師。佛光山禪堂在星雲大師的睿智領導下,歷經每一任堂主的苦心經營發展,目前不論在禪法的修持上、禪堂設備、制度、規約、生活…,乃至整個禪風,都已經深具規模,吸引無數喜愛禪修者到佛光山精進共修。
佛光山的禪堂分布極廣,在總本山、國內及國外各別分院寺院道場,皆開辦有定期或不定期的禪訓班、一日禪、二日禪、戶外禪、兒童及青年禪修等,以接引當地對禪修有興趣之信眾及社會大眾。
總本山除了有專屬出家僧眾長期參修,於每年期頭、期尾定期受理僧眾討單的禪堂外,更有信眾三日禪、五日禪、禪七,及不定期舉辦的七七,便於海內外信眾及社會大眾回山參修,以淨化心靈,更提升禪定功夫。
設備功能與現況
1.大禪堂
佛光山的大禪堂,長十二丈,寬八丈,一次能容納三百人同時參修,莊嚴的氣氛及凝聚的道行攝受人心,讓人嚮往精進修持的力量。
2.小禪堂
小禪堂,又稱「內禪堂」,能容百人行坐,並設有長連床(廣單),一切食、宿、行、坐修持皆在其中進行,是一所具有傳統叢林禪堂風格的修持閉關中心。
3.現況
佛光山禪堂,每年接引著上萬人進堂禪修及參觀。每年舉辦僧眾精進禪七外,就連信眾的禪七、五日禪、三日禪也持續不斷舉辦,更因應社會各單位所需,還延伸到戶外禪、千人心靈放鬆禪、青年「雲水禪心生命體驗營」、國際禪林營、高縣政府教育人員一日禪、基隆教師生命營、教師佛學營、叢林學院、勝鬘書院、普中女籃隊、普中社團、佛光大學禪修、義守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禪修等;乃至協助總本山四十周年朝山禮佛修持活動的引禮及協調工作,實踐人間佛教度眾的精神。
人間生活禪怎麼說
1.星雲大師如是說
何謂「人間生活禪」?慈悲喜捨、廣結善緣、直下承擔、精進奮發、不變隨緣、依戒生活、知足淡泊…,無一不是「人間生活禪」。
一位禪者,如果眼見不到芸芸眾生愁苦的面容,耳聽不到眾生希求的聲音,心感受不到眾生的憂悲苦惱,腳踏不到天地的冷暖,身不在法界萬象中,就不是一位頂天立地的菩薩禪者!
禪,是人間的一朵花,是人生的一道光明;禪,是智慧,是幽默,是真心,是我們的本來面目,是人類共有的寶藏。
禪,雖然是古老的遺產,但更是現代人美滿生活的泉源,因為禪的功用,可以擴大心胸、堅定毅力、增加健康、啟發智慧、調和精神、防護疾病、淨化陋習、強化耐力、改善習慣、磨練心志、理解提起、記憶清晰。尤其禪能令我們認識自己,所謂明心見性,悟道歸源。
2.心定和尚如是說
人間佛教的本意,是唯有在人間修行佛法。我們修行為什麼一定要修禪定?修禪定就是修心的意思—修我們這顆心。讓這顆心在接觸種種境界的時候,不要迷糊,一迷糊,就會染著境界、貪念境界,心裡放不下,所以必須「平時」下功夫。
人間的生活,唯有看破、放下,去除自己的見地、執著、傲慢、嫉妒、不滿的心態,才能夠達到「無我相」,進一步提升至「無人相」、「無眾生相」,處處無障礙。一定要在生活裡勤修,與人接觸是最好用功的時候,當然,平常還是要不斷的在禪坐方面用功,日常生活中才能如此的應用佛法。
3.心培和尚如是說
佛光山的禪法,建立在人間佛教的基礎上,所以取名為「佛光人間生活禪」,修持的核心是以「菩提心」為出發點,這是非常殊勝的法。從禪堂出版的《佛光禪入門》中,可了解修行的次第。裡頭有好多前人禪修的經驗,也收錄許多星雲大師所開示的禪修語錄。如果我們能夠對於禪修知見有深入瞭解及行持,那麼對於煩惱的斷除,就能尋得修行解脫的方法。
4.慧昭法師如是說
什麼是人間生活禪?我個人覺得黃檗禪師所講的「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方名自在人」這句話講的最貼切!人間生活禪是不離開人世間,也不離開日常生活的。所謂「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人間生活禪的修行方法,就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時時善護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希望大家都能夠時時善護念,時時刻刻提起正念,提起什麼正念?就是「常覺而無住生心」這個正念。如此才能終日不離一切事,不被諸境惑,生活才能過得自在灑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