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一名二十歲女子因治療青春痘,使用一些擦劑和四環黴素藥物,數天後發生吞嚥時胸口劇痛,到胃腸科求診,初步診斷為藥物引起的食道潰瘍,內視鏡檢查發現食道中段部份有多個潰瘍。經問診後發現,原來是她在晚上睡前服藥後馬上就寢,喝水量也少所致。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任王志堂表示,這種食道潰瘍在門診十分常見,多數因服藥時不喝水或飲水過少,或是服藥後立即臥床休息,而使得膠囊裡的成份明膠和著唾液,黏度增加附著食道壁造成傷害,加上藥物本身對食道黏膜的傷害。通常給予藥物治療一周後,症狀就可改善。
要預防藥物對食道傷害,他提醒,服藥前先喝一口水,服藥後再喝至少一百西西的水,且在服藥後,最好先站或坐著五到十分鐘,再上床休息,並避免同時喝酒;另外,水劑比碇劑佳,較能避免對食道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