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羅智華高雄報導】大學學雜費到底要不要調漲?這個問題再度成為昨天全國大學校長會議上的討論焦點,多所大學共同提案,希望教育部建立合理彈性的調整機制,以因應日益增高的經費需求。但輔大校長黎建球則認為不應調整,應積極向行政院爭取高教經費,才能培養各校與世界高等學府一較高下的競爭力。
考量政府因財政困難、導致補助經費年年減少,以及高等教育面臨全球化的衝擊,國立大學校院協會以及中華民國私立技專校院協進會,在大學校長會議上提案,建議教育部將每年學雜費調幅上限定為百分之十,在此標準內,授權各校自行決定漲幅,不需再另外提交教育部複核。中華技術學院校長陳信雄表示,應該讓學雜費調整回歸「市場機制」,讓學費標準擁有相對彈性。
對此,教育部高教司司長陳德華表示,教育部立場一直是站在讓大學保有自主空間,但也希望學雜費調整政策可以走向公平合理,除了與學校辦學品質相結合外,亦保障經濟弱勢學生就學權益。
不過,就在會場正討論高學費問題同時,場外也湧入「教育公共化連線」等反高學費團體,大聲疾呼在薪水不漲的年代,大學學雜費也不應再調漲,不足的高教經費應由政府支出,由政府補助各大學,才能真正保障教育品質。
輔仁大學校長黎建球則認為,調整學雜費,長年以來一直是社會大眾的關注焦點,但也淪為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黎建球表示,國外大學不斷增加教育預算,但反觀台灣卻是每況愈下;若再不努力,台灣競爭力將很難提升,因此他認為解決之道,應是由教育部向行政院爭取更多高等教育經費,才不會讓大學陷入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也才能好好培養學生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