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絮語 我們離家出走

方梓 |2014.07.07
1697觀看次
字級

文/方梓

小時候常常有離家出走的念頭,大部分的原因來自於被責罵,以及做錯事不想面對,當然也有純粹只是一種浪漫的幻想。

讀馬克吐溫《頑童歷險記》是念大學以後的事,看卡通和讀童話故事也都是上小學以後的事,但比這更早之前,我就有「離家出走」的念頭,難道這是人類天性中隱藏的逃離特質或是與生俱來的想像?

小時候雖然經常浮現「離家出走」的畫面,但從未執行過,總是在腦子裡天馬行空,從去過的山裡、海邊或鄰近的村鎮開始「出走」,再來是聽說卻從未去過的台北,甚至是不知在地球哪一端的美國;時間或日期可以從幾小時到幾天,再來是幾十年。

自從國小三年級聽老師講《基督山恩仇記》的故事之後,我的「離家出走」便以此為版本,在有限的小腦袋裡編織種種故事,最後當然是「脫胎換骨」、「衣錦還鄉」囉。

其實,「離家出走」這樣的想像,幾乎每個人都有過,而且從小到大;「離家出走」和流浪有些不一樣,離家出走帶著悲壯及報復心態,流浪則傾向旅遊性質的浪漫情懷。

讀大學遠離家鄉,自由自在卻也體悟到流浪一點都不浪漫,離家出走更不見得就能「衣錦還鄉」,既不能報復,自己也未必獲利。隨著年歲漸長,早已沒有浪漫和悲壯的離家心情。然而,我的女兒卻開始有了「離家出走」的念頭。

「以前我、姐姐和槿槿常常玩離家出走的遊戲。」小女兒有一次告訴我,她和姐姐及表妹,在阿公家時最喜歡玩「離家出走」的遊戲。

「離家出走是遊戲?怎麼玩?」世代不同,認知還真是相異,我悲壯的童年想像在她們竟是一種遊戲?

「騎腳踏車啊,帶了水壺、餅乾還有蛋糕到稻香國小,吃完東西就回來了。」女兒理所當然地告訴我,這種郊遊及野餐竟然是她們的「離家出走」。

以前路未拓寬,從阿公家到稻香國小是門前一條直直的小馬路,車不多也鮮少有大卡車,那時中央路也還未開通,連紅綠燈都沒有,路兩旁都是稻田菜園,以及勤勞耕作的農夫。路上往來的車輛最多是機車或腳踏車,因為路窄即使是小客車也不會呼嘯而過。

雖然全程約一公里,對國小低年級及幼稚園小孩騎著小孩式的腳踏車,也許是一段「長征」,但帶著點心像郊遊的心情怎麼會是「離家出走」?

「妳們當時知道什麼是離家出走嗎?」

「知道啊,就是離開家裡到別的地方。」

「那是郊遊野餐吧,怎麼會是離家出走呢?阿公阿媽知道嗎?」

「不知道啊,他們在午睡。我們出去一下下,阿公阿媽一定會擔心,所以這就是離家出走啊。」

果然,「離家出走」的初衷就是「讓家人擔心」。後來,我問父親知不知道這件事。父親說他全都知道,三個小小孩在商量時,嘰嘰喳喳,他都聽到了,拿冰箱內的點心他也知悉。他和母親假裝午寐,因為離家很近,校園也安全,初始父親會騎著機車「跟蹤」,後來就由她們去了。

「有沒有想過離家出走?」後來,我問女兒。

「想過,但不會真的去做,因為太辛苦,也太不方便了。如果離家出走能像小時候那樣玩就好了。」

看著女兒專注電腦上的遊戲,他們這一代離不開網路、手機,這樣大概很難離家出走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