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起老 別等臨終才來關懷

本玉 |2014.07.04
1637觀看次
字級

文/本玉

一年來這個專欄一面討論將老、變老、已老的種種面向問題,一面看著我們社會老化的速度毫無減緩的趨勢。很高興有一些朋友分享讀後感,但也如我預期的,害怕、恐懼、逃避的人也不少。喜的是,心中已有準備,已有想法的讀友真的是知音啊。

當初開設這個專欄,就是想針對人性中很難避免及莫名的擔憂、恐慌,甚至無意識、無覺察,提供一些想法,找到各自應對身心變化的方式,觀念上的調整也好,實務上的參考也好,說白一點,就是怎樣讓自己在老化的路上減少瞎操心、瞎緊張。

有一回在醫院,一位七十好幾的老媽媽跟醫師抱怨,為什麼膝蓋痠痛沒有比較好?大我幾歲的女醫師愣了一下,讓我差點忍俊不住。這位老媽媽完全不認老啊!她似乎還活在為兒女奔忙的年歲,完全無感於自己的老去。我們不也經常如此嗎?當身體各個器官、部位開始抗議、罷工,我們仍像個苛刻的老闆一味鞭策,希望這些過勞的員工仍舊天天加班,不用休假。我們曾經何時問過我們的雙腳:「你累了嗎?」按按自己的肩頭:「真對不起,背太重了!」身體堪受不住時,很多人說靠意志力!事實上,你的潛意識已經在抗爭了,不知哪一天傷害會崩盤。

絕大多數的人都很惜命怕死,可是在我們活著的過程中,對自己的身心變化其實無意識居多。我們會計較東西是否買貴了?有多少錢可以投資?賺多賺少?但對於最珍貴的身心靈全方位,卻經常忽略自己投資了多少覺察、修正和接受?現今的六、七年級,甚至八年級生,要嘛不婚不娶,要嘛結了婚也不生,想生又拖到前中年期,甚至邁入中年,當他們初老「症頭」一一顯現時,他們的孩子正是活蹦亂跳的兒童期,或是說一句頂五句的叛逆青春期,自己得好生hold住,老態不露,不然頭髮白了,眼睛花了,體力沒了,記性差了,孩子仍無從同理同感。為了這分責任義務,對於身心的關注、警覺更是不得不做的人生功課。

面對老化,自然也牽動臨終關懷的關注。臨終關懷幫助將離開的人無憾平靜尊嚴地去面對即將開始,但生者卻全然無所知的新旅程。所以我總覺得,臨終關懷真正幫忙較多的是生者,亡著已矣,生者的悲傷、茫然、憤怒、無助、悔恨……需要化解、疏導、放下,過得了這一關,懂死也懂生。

如果死亡就像搬家,平日習慣隨時整理生活用物,把需要清理回收的東西處理好,就不會等到搬家那一天手忙腳亂了吧!臨終關懷不也一樣嗎?如果從此刻起,就不斷提醒自己好好「關懷」自己,也不用等臨終時,別人來為你善後吧?臨終關懷臨床實務有所謂的「人生四道」,引導臨終的人,對家人、親友道愛、道謝、道歉、道別,說出一直無法表達出來的情感與想法。若每個人能在神智清明、行動自主的日常裡,把握時機完成,最後一刻來臨時,或許就可以無債一身輕地瀟灑揮別了!

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裡,我們一直擁有選擇權,不管幾歲,都帶著覺察、好奇、歡喜的心去充實生活?還是抱著焦慮、計較、埋怨去面對每一天?都在於我們的轉念。不要拿別人如何如何當藉口,只要試問自己到底要什麼?現在,永遠是最好的時刻。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