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許宏義台南報導】為了打破「久病無良親」的歪曲觀念,署立嘉南療養院社區精神科,昨天宣布將舉辦「快樂星期二」憂鬱症工作坊,希望促進家屬與憂鬱症患者對憂鬱症的認識與了解,讓負責照護的家屬不再感到徬徨無助。
負責工作坊的嘉南療養院鍾明勳醫師指出,憂鬱症家屬無論是心理或生活實際層面,在面臨照顧憂鬱症患者的壓力相當大,本身也成為憂鬱症病人的機會較一般人高出四到五成,在發病初期,時常分不清楚患者到底發生何事,內心會感到焦慮不安,不知道如何尋求協助,會有求助無門的感覺。
在確定診斷後,部分家屬會無法接受憂鬱症是一種疾病,總會覺得是患者自己胡思亂想,否認憂鬱症的存在;另外有部分的家屬會將患者的憂鬱症,歸罪到自己或其他家人身上,引發出自己的愧疚感或家庭內的人際衝突。
由於對憂鬱症患者的照顧,主要還是依靠家屬的幫助及支持,但家屬的辛勞及苦楚卻鮮少受到外界重視,也未得到適切的幫助,如果長期照顧患者仍無法明顯改善時,也時常會引發家屬疲倦及匱乏感,甚至會對自己或患者產生憤怒及責備。
鍾明勳建議憂鬱症患者家屬要特別注意自己的情緒基準線,一但發現情緒異常起伏、特別易怒或沮喪,甚至睡眠品質變差,狀況持續一周左右,就應尋求精神科門診協助,以免成為另一位病人。
另外,要對疾病有更多認識,並懂得尋求各種資源紓解自我壓力,參加各種支持團體課程就有一定程度幫助,千萬不要讓自己變成「有苦難言」的家屬。
元月起舉辦的憂鬱症「快樂星期二」工作坊,將在兩周一次的周二晚上七時至八時三十分,安排憂鬱症相關主題演講、家屬病友聚餐聯誼會、憂鬱症病友現身說法、戶外踏青、家庭互動體驗、自我情緒覺察及壓力紓解等,以提升家屬照顧患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