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洛瀅台北報導】法鼓山與聖嚴教育基金會主辦的「第五屆聖嚴思想國際學術研討會」,前天起在台灣大學集思國際會議廳進行為期兩天的議程,邀請海內外學者發表論文六十二篇,以及兩場專題講演,探討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的思想與漢傳佛教內涵。
這次會議有六大面向,分別是「聖嚴法師與法鼓山研究」、「聖嚴法師人間佛教之思想與實踐」、「聖嚴法師與佛教經濟學研究」、「聖嚴法師與漢傳禪佛學研究」、「漢傳佛教與聖嚴研究的國際化」以及新創設的「漢傳佛教與心理治療論壇」。
主辦單位邀請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東亞研究所教授Robert H. Sharf、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社會學系特聘教授Richard Madsen、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教授林鎮國,各別針對「有意識的屍體,中古世紀佛教的一宗思想實驗」、「台灣人本佛教的全球性」等發表專題講演。
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表示,法鼓山創辦人聖嚴法師將佛教與學術結合,契合時代社會脈動,以建設人間淨土為願景。希望透過研討會,讓學術界從不同角度,探討聖嚴法師的思想與實踐。
聖嚴教育基金會董事長蔡清彥表示,在美國,有很多藏傳佛教的講座教授,以及培養許多研究人才,反觀漢傳佛教的研究相對弱勢,故提供交流平台,鼓勵更多人參與研究,讓國際也能看到台灣對漢傳佛教的學術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