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一私立大學畢業生「大學四年每天記帳,四年花八十四萬多元」的事實在臉書分享成果,導師將他的「記帳本」做為財務管理案例討論。在驚訝聲中,我們這些大人與大學生們似乎可以好好仿效一下!
有很多無憂無慮的學生似乎沒有想過家長的負擔,所以錢來伸手與視父母為提款機的習慣一直沒改變過。至於需要靠助學貸款與打工的學生,或許是已經先「預支」了學貸,反正有打工的收入,當沒有「量入為出」的節約觀念時,入不敷出應該是常態。
我家也有兩個人喜歡每天記「流水帳」,一個是孩子們的媽,一個是大女兒。每次我多花了錢或這個月開支大了,她就拿出結婚時就養成記帳習慣的具體資料提出警告,對於習慣讓對方管錢的我,只好摸摸鼻子要求自己省點用。
或許是耳濡目染的影響,今年大四畢業的大女兒也有一本密密麻麻的帳,舉凡購物、送給長輩、同學的花費等都一清二楚,因此在用錢上就不像念大二的妹妹毫不節制。
或許就是她們的「好習慣」,我們家經濟總是井然有序,我與小女兒都在控制範圍內生活無憂慮。如果生活中的收支沒有平衡管控,因此影響到課業學習的情緒,豈不是讓生活一蹋糊塗?張姓學生的記帳好習慣,值得推廣。
凌雲(新北市/退休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