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教育部體育司宣布推出「快活計畫」方案,希望校園內每個學生都動起來,加入運動行列讓學生能快樂運動、活出健康。除了要求學校將運動納為學生的家庭作業之外,各校體育、健康辦理績效,也將成為校長成績考核與調動的評量項目。
這項計畫將以「班級」為單位,導師規劃班級特色運動,未來每位學生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每周累積兩百一十分鐘的活動量。教育部長杜正勝一再呼籲「早自習不如早運動」,教育部在今年開始推動的快活計畫,也喊出「出去運動取代進去寫功課」口號,期待中小學生放學回家或是週末假期,不再是窩在電視或電腦前面的「麵龜族」,而是能透過運動增進身體健康。
教育部體育司長何卓飛表示,在大專院校部分,將規劃辦理班、系、院、校際體育活動及推動運動社團,辦理績效將會納入大學評鑑;在中小學方面,將把體育健康辦理績效納入校長調動、成績考核。
根據九十四學年度的學生體適能檢測報告,我國中小學生的體適能停滯不前。此外,高達五成的學生過胖或過瘦,未達健康體位。
教育部希望在二○○八年之前,能夠達到:學生健康體位符合標準比率達六成(目前五成三)、藥物濫用總人數學生比率降為四成(目前四成二)。
此外,教育部也希望未來學生在運動展現上,達到二二一○,也就是每位學生每天至少運動半小時,每周累積二百一十分鐘身體活動比率達百分之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