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報導】具有千年歷史的藏文古籍《菩日文獻》已初步完成寫本編目、整理、電子錄入存檔工作,目前已生成電子版,並將首度向全世界公開;這將為海內外藏學研究提供珍貴資料。
西藏大學藏學典藏室研究員西熱桑布說,《菩日文獻》內容涵蓋密宗儀軌和佛教典籍、詩詞、傳記等,保存藏民族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多方面珍貴原始資料,學術價值可媲美「敦煌遺書」。西藏大學正積極推進《菩日文獻》影本的公開出版工作。
「菩日文獻」二○○二年,在西藏日喀則地區聶拉木縣菩日村出土,那是繼「敦煌遺書」之後,中國大陸發現年代最久遠、藏量最多的藏文古籍文獻,共一百五十多種,近一萬二千頁,形成年代可上溯自西元十世紀。
西藏古文獻研究專家卓嘎表示,「菩日文獻」是藏民族社會發展史上的活標本,為研究十四世紀以前藏文語法結構變遷、文風發展及書法演變提供了重要依據。尤其文獻中記錄西藏早期大量的密宗儀軌與符號圖案,可為研究藏傳佛教文化起源、變化和發展提供原始實物資料。
西藏大學圖書館在二○○七年收藏「菩日文獻」之後,陸續針對其中散亂的內容,依紙張長度、版式、書法特點等進行分類歸檔、整理編目,並進行再生性保護以及組織專家展開相關學術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