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灝綜合報導】中國大陸安徽省佛教協會主辦《安徽佛教》季刊,日前創刊。其辦刊方針,是繼承和發揚佛教愛國愛教精神,弘揚人間佛教思想,促進安徽佛教事業發展,啟發創新學術觀點與獨特的人生感悟,佛教界免費贈閱。
安徽佛教的歷史久遠,可溯至後漢永平年間(西元一世紀)。據《後漢書》記載,漢明帝分封於楚國的兄弟劉英,早在後漢永平年間,即在宮中祭祀黃老及浮屠(佛),而當時的楚國,也統領了現在安徽的全境。
東漢末年,北方戰事連年,安徽淮北一帶卻相對安定,大批難民逃奔而來。其中,有位佛教徒笮融,掌管軍隊錢糧,在當時的徐州地區大舉建造佛寺,包括中國歷史上首座銅佛。據史載,大約在後漢光和四年(西元一八一年),中國首位出家僧嚴佛調就是安徽淮北的臨淮人。
同時,隨著北方戰亂加劇,洛陽長安一帶的居民以及僧侶大批南移,佛教的中心移到江南,促進東吳佛教盛行。兩位從西域來的僧人支謙和康僧會,在江南譯出包括《維摩詰經》、《首楞嚴經》等大小乘經典,並建造了第一座舍利塔。江南地帶佛教大興,大量的佛寺開始建造。安徽境內現存的一些古剎,大多是在當時建立,如當塗的化城寺、廣濟寺,全椒的石溪寺等。
西晉時期,西域僧人佛圖澄來到中國弘法,建造佛寺八百餘所,而安徽太湖縣現存的佛圖寺據說就是佛圖澄所造。魏晉南北朝時期,安徽佛教興盛。
唐代是中國佛教的黃金時期,此時安徽九華山佛教興起。唐代以後,佛教在安徽依然蓬勃發展。至明清兩代,安徽的寺廟星羅棋佈,僅九華山就有大小寺廟數以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