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指考進入最後衝刺階段,高中歷史老師表示,歷史科愈來愈重視「閱讀題」,考前除須熟讀課本內容,也須融會貫通,加強閱讀能力;而今年考題仍是九五暫綱,選修的上、下冊出題比例稍低,可將重點放在前四冊。
建國中學歷史老師莊德仁表示,歷史是強調變化的學問,因此,各朝代歷經轉變的時候,就要格外注意,例如春秋戰國時的秦、漢帝國;安史之亂後,南方崛起、庶民時代來臨;以及明末清初等。
台灣史部分,莊德仁說,著重在清末,清朝開港、荷據時期、日據時期都是常考重點,戰後的土地改革與經濟文化演變,也必須熟讀。
中國史部分,要加強國共內戰到遷台,以及兩岸關係演變,另要留意秦、漢、隋、唐、宋、明、清各代大事及社會、經濟與文化特色;還有清代在外力欺凌下的現代化過程,包括:商行貿易、自強運動、維新變法、庚子新政。
世界史部分,同樣要注意轉變中的時代,莊德仁表示,如希臘與羅馬是西方文明的重要開端;中古時期則分前、中、後三段,前期是蠻族入侵,中期是商業的繁榮,再來就是文藝復興。
近代史則要掌握科學革命、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美國革命及工業革命,還有兩次世界大戰等,都是命題重點。
北一女中歷史老師陳惠珠表示,歷史重點在前四冊,選修的上、下兩冊比例稍低,但會加入史學方法出題。此外,指考近年愈加重視閱讀題,文字敘述長,須靜心仔細推敲答案。
莊德仁說,九十八年後,考題著重六個歷史概念:因果、變遷、神入、證據、時序及陳述,需多花時間判讀,應勤練近五年考古題。(系列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