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來茶去 洞庭君山舞銀針 文與圖/吳德亮 |2014.06.17 語音朗讀 191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茶園在徽派建築特色的馬頭翹角中呈現。 圖/吳德亮 茶園在徽派建築特色的馬頭翹角中呈現。 圖/吳德亮 我將帶回的君山銀針取出沖泡。 圖/吳德亮 玻璃高杯中的君山銀針,群起豎立在金晃晃的茶湯水面。 圖/吳德亮 文/吳德亮 儘管到岳陽樓只是「路過」,從洞庭湖大橋透過車窗遙望黃色的飛檐盔頂,陽光下雖非「皓月千里」,卻也能在「浮光躍金」的「一碧萬頃」中,感受北宋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恢弘氣度吧? 話說「君山銀針」是中國十大名茶中,唯一的黃茶,僅產於湖南省洞庭湖中的君山島,全採剛抽出尚未張開的茶樹嫩芽製作,因而細卷如針而名;也有形如長眉而稱「老君眉」,即《紅樓夢》中賈母提到的「老君眉茶」。在「綠茶、白茶、黃茶、青茶、紅茶、黑茶」等全球六大茶類中,與四川雅安的蒙頂黃芽、安徽霍山的霍山黃芽並列為微發酵的黃茶類。 由於台灣現階段並無悶黃渥堆的工藝,因此從未有過黃茶的產製,即使在對岸也同樣稀有珍貴;因此趁著受邀赴湖南演講之便,我特別走訪了古稱嶽州的岳陽市,一探君山銀針的製作奧祕。 浮游於浩浩蕩蕩的洞庭煙波之中,由大小七十二座山峰組成的君山島,是中國第二大淡水湖洞庭湖中的一個小島,與千古名樓岳陽樓遙遙相對,面積僅有零點九六平方公里,古代稱為湘山或洞庭山。由於大詩人屈原曾在《九歌》中,將葬於此的舜帝二妃稱為湘君與湘夫人,後人因此改名為君山,又有「愛情島」或「有緣山」之稱,也曾被《道書》列為天下第十一福地。 不過吸引我的卻不是水天一色的秀麗景致,或島上龍涎亭、洞庭廟、湘妃祠等景點,更非園區入口巨石上,唐代大詩人劉禹錫的題詩:「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而是滿山遍野與香樟樹共生的茶園,徽派建築特色的馬頭翹角則在綠浪推湧中若隱若現;而潔淨的步道與悅耳的啁啾鳥鳴,更讓人感到身心舒暢。 經由長沙府窯陶瓷藝術公司負責人吳琪的安排,登島後隨即有人笑盈盈來接,交換名片後一看不得了,來者是君山銀針茶業公司總經理王准,他說公司早取得君山公園茶場的獨家經營權,在此投資了數億人民幣,建設了集產、學、研、生產觀賞、茶文化宣傳與交流於一體的偌大園區,可算是半個島主了。 果然搭乘園區專屬的電瓶環保車進入,在粉牆黛瓦的「君山御茶園」停下,立即有江南仕女妝扮的三名女子,為我們做茶藝示範:為了呈現銀針泡開後芽豎懸湯、直立不倒的「刀山劍硭」畫面,茶藝師特別將茶品一一置入玻璃高杯中,沸水沖入後,但見芽尖群起豎立在金晃晃的茶湯水面,不一會兒又垂直下沉,然後再度徐緩上升,共三起三落,蔚為奇觀。有人說「君山銀針會在水中跳舞」,果然所言不虛。 王總告訴我,君山茶應始於唐代,但製作黃茶則應在清代,當時分為「尖茶」、「茸茶」兩種。「尖茶」如茶劍,白毛茸然,為清廷納為貢茶,稱為「貢尖」,而君山銀針應為貢尖演變而來,他當場拆開今年的春茶讓我瞧個仔細,但見茶品滿披茸毛,肥壯勻齊的芽頭金黃光亮;再看茶芽外裹一層白毫,內部卻呈橙黃色,無怪乎還有「金鑲玉」的美譽了。 儘管君山島海拔僅有六十四公尺高,但王總說每年春夏兩季湖水蒸發,島上因而雲霧瀰漫,相對溼度大,成就茶樹生長的良好環境。尤其君山銀針每年只在清明前後七至十天,採摘春茶的首輪嫩芽;直接揀採肥壯多毫的芽頭,經揀選後,以大小勻齊的壯芽製作銀針,更顯彌足珍貴。 王總說採摘時為防止芽頭或茸毛擦傷,茶簍內必須襯上白布,並嚴格規定「九不採」:雨天不採、露水芽不採、紫色芽不採、空心芽不採、開口芽不採、凍傷芽不採、蟲傷芽不採、瘦弱芽不採、過長過短芽不採等。而每採摘十萬五千個茶芽,僅能製作一斤銀針茶;即便熟練的採摘老手,每人每天最多也僅能採摘二百公克,量少價昂可以想見。 採摘後的茶芽須經殺青、攤涼、初烘、複攤涼、初包、複烘、再包、焙乾等八道工序,歷時三天三夜共七十多小時才能大功告成。而殺青工序過去多在斜鍋中進行,鍋子尚須在鮮葉殺青前磨光打蠟。不過王總說為了因應現代化的精準產製,目前多改為烤麵包機般的大型機具,茶菁在均溫達到二百五十度時,置入十五秒即可完成,可獲得最佳且穩定的品質,目前也已申請專利。 至於形成黃茶特有色香味最重要的「悶黃」工序,是初烘攤涼後,立即以牛皮紙包覆再置入箱內四十至四十八小時,稱為「初包悶黃」。由於包悶時氧化放熱,包內溫度逐升,二十四小時後尚須及時翻包,以使轉色均勻。而複包則至茶芽呈金黃色澤、香氣濃郁為止,也須費時二十小時左右。 返回台北後,我將帶回的君山銀針取出,各秤出標準的五公克,分別以茶碗、玻璃茶海兩者沖泡。碗內有杏黃明淨的湯色茶影交相輝映,而玻璃茶海中如群筍出土般一一豎直的畫面尤令人心曠神怡。儘管入口後鮮爽不如綠茶、甜醇不如紅茶,但都能明顯感覺清香沁人,在齒頰間留下難以言喻的獨特滋味,這也是黃茶最迷人之處吧。 前一篇文章 城市快門 6月主題 府城小吃貨 下一篇文章 文壇行走 郭晉銓敘寫吳榮賜刀斧歲月 熱門新聞 01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2退休之後2025.05.0103【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4新馬寺慶佛誕 2萬人誓行三好2025.05.0105【人間氣象】 致青春未遂2025.05.0206紐約佛教聯合會浴佛 佛光人共襄盛舉2025.04.30078 方法有效 對治胃食道逆流2025.05.0308世界密碼日 守護數位資產2025.05.0109歐洲佛教聯盟會議 維也納佛光山召開2025.05.0210【創作花園】居家環境大作戰2025.04.3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浮世畫框】蒲團之上,刀筆之下── 拾得七十歲書畫陶印展【歲時.節氣】 立 夏 夏木陰陰正可人【世界行旅】 紋別市的流冰紀行【十步芳草】茴香記 紅豔的故事【分享時刻】報頭下的幸福咒語 作者其他文章才女、古剎、寶洪茶茶來茶去 清代文人壺大師 陳曼生八壺發表茶來茶去 從以銀測毒談安心品茶茶來茶去 舞鶴來的花蓮蜜香紅茶茶來茶去 台北來奉茶茶來茶去 牛欄坑來的肉桂與老欉水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