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樂活】腸命百歲有5招 補充益生菌更健康

金晉德 |2014.06.17
1562觀看次
字級

文/金晉德

媒體報導一位女大學生租屋外宿,平時忙於功課及社團活動,三餐外食少蔬果。肚子常莫名疼痛,以為腸胃炎自行買藥吃。腹痛情況持續一個多月都沒好轉,經大腸鏡檢查,發現罹患大腸直腸癌,已轉移至肝臟,手術切除腫瘤後,一輩子需依賴人工肛門,讓她難以接受。

飲食西化及不良的生活習慣,使腸癌罹患年齡層有年輕化趨勢。常聽到或看到「養好菌—顧腹肚ㄟ專家」、「腸胃雙效認證、完整保護腸和胃」、「隨時準備為全家人的腸胃加分」、「只養好菌、不養壞菌」、「腸道夠力、就有活力」的廣告詞,好像告訴我們多補充乳酸菌,可增進腸道健康。

其實,人體腸道內寄居的細菌種類眾多,包括保護人體健康的有益菌、危害人體健康的有害菌,及非益非害的雙重菌。「乳酸菌類」是人體腸道中最重要也是數量最多的有益菌,可謂有益菌的代表;有害菌則如大腸桿菌、葡萄球菌等致病菌。

有益菌和有害菌在腸道中的勢力不斷變化。當有益菌數量多時,有害菌不會造成威脅;當有益菌數量減少,有害菌就會橫行霸道,連安分守己的雙重菌也開始作怪,腸道便出現不舒服的反應,最常見的就是腹瀉或便祕,有害菌會產生致病毒素,嚴重會造成癌症或演變為其他器官病變。因此,維護腸道健康,最好方法是維持腸道有益菌多於有害菌。

飲食不當、心理壓力和年紀增長,都會使有益菌數量減少,台灣乳酸菌協會教大家「腸」命百歲的簡單五招,包括多吃蔬果、多運動、多喝水,蛋白質攝取以植物來源為主,多補充多種類乳酸菌粉末、優酪乳等益生菌,以改善腸道菌相。

乳酸菌協會榮譽理事蔡英傑教授提醒大家:「吃飯的習慣很重要,吃少一點慢一點、吃快樂一點感恩一點,每天排便至少一次。」保持腸道菌叢平衡,是健康而有活力的訣竅。

(作者為台灣樂活健康養生促進發展協會理事長)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