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未來民眾想調閱病歷將容易許多。明年年底前,衛生福利部預計完成全台五百零一家醫院、兩萬多間診所的電子病歷建置,只要用健保卡授權即能調閱近半年的就醫紀錄。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也憂慮,政府尚無完善配套應付資安問題。
衛生福利部資訊處技監許明暉指出,電子病歷不只讓醫院節省紙本成本及醫護人員調動紙本履歷的時間,也讓民眾更能掌握自身病況,交換的網絡也讓就醫過程省下不少麻煩。
舉例來說,住在非市區的民眾至大醫院檢查後,不需再大老遠跑回同家醫院看結果報告,而可就近授權給離家近的小型醫院或診所調病歷。且民眾未經授權的部分醫師無法檢視。醫師看診後也須附上電子簽章以表示負責。
這項措施預計於明年年底建置完畢,未來各醫療院所能流通的資訊包括出院病摘、門診紀錄、X光等影像報告及檢驗報告。
不過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則擔憂雲端交換平台潛在的個資風險。她表示,雖不反對建置電子病歷,但目前相關的規範條文僅有醫療法底下的其中一條行政命令,實在太過薄弱;督保盟認為,應先替這些資料的「建置、管理、使用及流通的方式」訂定明確的規範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