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嚴小百科】為何說「不讀華嚴,不知佛家富貴」?(下)

曹郁美 |2014.06.10
6907觀看次
字級

文/曹郁美(佛學博士)

唐‧宗密在《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中說:「不讀華嚴經,不知佛富貴」,此「富貴」二字可由文采和義理兩方面來談。上次已談過本經之「文采豐富」,今日再談「義理豐富」。

所謂義理,簡單地說即是「思想」,亦即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詮釋與肯定。《華嚴經》的義理思想為何?

一、它指出了一條成佛之道──信、解、行、證的歷程。最典型的例子是〈入法界品〉中善財童子的五十三參,他每一次參訪善知識就是一次生命的洗禮。

二、它指出菩薩行是成佛的必要條件,菩薩行則表現在發菩提心,發菩提心又表現在對眾生起大悲心、對自己起覺醒之心。

三、它指出眾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執著,而蒙蔽了自性,不得出離。

六十卷本《華嚴經》說:「奇哉奇哉!云何如來具足智慧在於身中,而不知見?我當教彼眾生覺悟聖道,悉令永離妄想顛倒垢縛,具見如來智慧在其身內,與佛無異!」

這段經文可與《法華經》之譬喻「窮子懷珠」相呼應。

四、它指出了出世間之一切善惡美醜的對立,皆可在如來釋放出之圓融無礙境界中泯絕,如此,則小可入大、大可入小,一即是多、多即是一,達到大小無礙、人我無礙的絕對境地。

此即知名的「一多相即」的概念,後來經華嚴宗發揚光大。

五、它提出新的宇宙觀,有別於傳統,把時間空間無限擴大,成為佛國無邊、眾生無邊的世界;時間亦跨過去、現在與未來。

此「十方三世」思想無形中幫助眾生拓展視野、打開心量,佛心等同眾生心,成為「心佛與眾生,是三無差別」的境界。

六、它為眾生建構了一個如來之「不可思議境界」。在此境界中現智慧、功德、願力、瑞相、神變,令讀者深深著迷,產生「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心情。

以上略述《華嚴經》的義理思想,其實就法之真實義來說,是難以一言道盡的。

(本專欄即日起每周二刊出)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