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人間百年筆陣-- 「寶媽」養出「媽寶」

楊朝祥 |2014.06.06
1384觀看次
字級

最近,台北市發生國中女老師偷考卷事件,原來是老師的孩子是同校的學生,為了小孩有更好的成績表現,不惜偷考卷給孩子預先練習,結果孩子成績突飛猛進,但東窗事發後,社會輿論撻伐,認為媽媽不配當老師,這就是「寶媽」養出「媽寶」的最佳範例。

惡名昭彰的葉少爺更是大家眼中的媽寶代表,受到父母的溺愛,平時飲酒作樂,在網頁炫富,前年在高雄市飲酒作樂後,駕賓士車以時速逾百公里狂飆,撞上垃圾車,再撞到一旁等紅燈的行人後翻覆,一場車禍奪走三條人命,最後遭判刑六年定讞,終於無法避免入獄服刑的命運。

何謂「媽寶」,「媽寶」是指一些欠缺獨立思考,無自信、無主見、無責任感的青少年,他們的人生路線完全依照雙親的意思來走,所有事情以爸媽為中心、聽從爸媽的意見,更甚者,生活起居都要父母照料打理,成年後生活亦需要家庭供養,成了「尼特族」、「啃老族」。

「媽寶」的現象已經愈來愈普遍,根據媒體的一項「媽寶現象」調查結果顯示,竟然有高達七成的民眾認為「媽寶現象」已是普遍化的現象。然而,到底是甚麼原因讓「媽寶」的現象在台灣泛濫成災。如果詳細分析,父母的成長背景與少子女化的現象都脫離不了關係。「寶媽」們大多成長在台灣經濟發展的階段,經歷了艱苦奮鬥的過程,甚至受過許多挫折、痛苦,因此,對子女特別溺愛、特別保護,希望子女不要像自己年輕時受苦,沒想到卻是愛之反而害之。

子女愈生愈少的少子女化現象也是造成「媽寶現象」普遍化的重要原因。早期農業社會世代,深受「多福、多壽、多子孫」傳統觀念的影響,家裡有三、四個孩子,甚至於七、八個孩子是正常現象,後來家庭計畫開始推動,「兩個孩子恰恰好」慢慢深植人心。而近年來因養兒、育兒愈來愈不容易,年輕一代「不婚、不生、不養、不育」的現象愈來愈普遍,孩子愈生愈少,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寶貝,更助長「媽寶現象」。

孩子的成長有若學騎腳踏車,剛開始時,需要父母陪在身邊,隨時照顧,但等一段時間之後,孩子長大了,已經知道如何獨立騎車,此時,父母要學會站在背後,學會適時放手,家長不懂也不敢放手,會讓孩子永遠無法獨立,永遠需要扶持,這時不僅騎不快也騎不遠,這豈是父母所願?

父母除了學會放手,孩子的教養也極為重要,父母的身教、言教都是孩子的榜樣,若父母太過呵護子女,放任不教,將所有的過錯全部推諉至他人身上,甚至於自己做出最不恰當的示範,久而久之就會養出「長不大的小孩」。例如不久之前,就有個女孩偷東西,做母親的不但不勸阻女兒,竟還控告揪出女兒惡行的店員,讓人搖頭直呼:「不可思議!」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免會犯錯,家長沒有必要呵護子女到連孩子犯錯的機會都沒有;犯錯也是教育的過程,讓孩子能從錯誤中學習。犯錯也如打預防針,打了預防針就有了抗體,就像孩子不小心碰觸了過熱的茶壺,將來就不會再犯,因而愈來愈成熟,愈來愈像個負責任的成年人。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一塊「寶」,尤其是當孩子愈生愈少,孩子更是個個都是「寶」,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把最好的留給小孩,擔心孩子受挫折,擔心孩子受傷害,真是照顧得無微不至,但是過度溺愛,盲目寵愛,反倒養出「媽寶」,自己也成了「寶媽」。沒有「寶媽」,哪來「媽寶」,做父母的該反省反省了,愛之反而害之,豈可不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