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念母恩無限大 懷念硬頸母親恩德

余曉梅(南投市/家管) |2014.05.28
1075觀看次
字級

母親的一生坎坷,六歲喪父、七歲時她母親又改嫁。從此跟著叔伯,有一餐沒一餐的過活。十歲就要跟著大人到礦場搬煤塊、推煤車賺錢。

十六歲時母親嫁給我父親,我出生兩個多月父親就往生,留下我們兄妹三人,家無恆產,當時有親友要母親把我送給人家,母親沒有答應。

當時母親才二十六歲,富有人家看上母親的美貌,要納她為偏房。母親說:「再苦我都會把孩子拉拔長大,我不要我的孩子步我的後塵。」

母親雖然沒讀過書,卻很有理財觀。家中那頭多產的母豬,就是她用「有五毛買一塊」的理財觀,特別遠赴桃園買回來的名種豬。

賣了小豬仔,母親蓋了村子第一座水泥磚造房屋當豬舍。母親認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後來我們也和豬一樣有磚房可住了。

從小就失去父母,在沒有親情的環境中成長的母親,對村子裡的老弱也不吝付出關懷。因此即使母親往生十多年了,村裡的老人家提到母親,仍會感念哽咽。

也許是操勞過度,母親往生時才四十一歲,那年我十五歲。母親一生最感安慰的也許就是沒有讓我們兄妹成為孤兒,尤其沒有聽親友的話,把我送給人家。

在母親將走完人生旅途的病榻前,我念《三國演義》、《西遊記》的故事給她聽。母親每每聽得忘了病痛,還欣慰的說:「幸好沒把妳送人,也幸好有讓你去讀書。」

余曉梅(南投市/家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