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人的弘法實踐 星雲大師 |2014.05.25 語音朗讀 12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佛光人 的弘法實踐圖/人間社主持人:依來法師圖/人間社佛光人 的弘法實踐圖/人間社 文/星雲大師 圖/人間社 佛光人以弘法利生為目標。一根小螺絲釘,也要盡忠職守,發揮功能,期使信者能均霑法益,同獲法喜。 在怎樣做個佛光人第六講裡,提出四點意見,希望大家切實做到: 一、要有為教的憂患意識 古德云:「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佛教興亡,每一位佛子都有責任。 近年來,政府對於宗教政策,雖略開放,但還未意識到宗教的可貴。尤其對於佛教,不該限制的地方處處設限,該設限的地方卻又門戶洞開。類似不合理的規定很多,將是一大隱憂。 此外,一些邪魔外道表面上打著佛教的旗幟,事實上斂財騙色,無所不為。長此以往,將是佛教的憂患。 早期佛光山開山,一磚一瓦來處不易,一桌一椅物力維艱。目前世界經濟普遍不景氣,天災人禍仍然不斷,化緣募款的方式將日趨式微。因此需開源節流,另謀良策。 危機並非敗亡。善觀時變,未雨綢繆,危機轉為契機。目前的教界沒有制度,不問是非;只重眼前,不管將來。所以當務之急,我們要有為教的憂患意識,效法高僧大德捨我其誰的道德勇氣,荷擔起紹繼如來家業! 二、要有為道的篤實心態 學佛修道,莫過於求真務實,裡外一如。例如:對人慈悲,必須真正的慈悲,受人之託,要忠人之事;工作服務,必須誠懇,步步為營,全力以赴。即使是燒煮飯菜的典座,也要實實在在地將米飯煮得香甜可口,讓大眾吃了,心生喜悅。 經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我們的起心動念,將牽動佛教的未來,希望佛光人從誠信裡認清自己,從篤實中向前邁進。 三、要有對事的敏銳覺知 所謂「一念三千」、「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真如自性妙用無邊。我們要善用自己的真心,做事要有敏銳的覺知,六根並用,聞一知十,自然就能事半功倍。 平時留心周圍環境,主動了解狀況,瞻前顧後,左右連貫,自然預得先機。此外,培養綜合推論,分析演繹的能力,讓過去、現在、未來的情景,迅速掌握在方寸中。如此一來,即使有突發狀況,也能善知應變。 佛光山之所以能在社會上產生影響力,是因為我們能隨著時代的腳步與眾生的需要,不斷創造突破,推陳出新。今後,就要靠現在的佛光人,以敏銳的覺知,來掌握自己和佛教的前途。 四、要有為眾的慈心悲願 佛光人寧可沒有學問,也不能沒有慈悲;寧可喪失一切,也不能喪失慈悲。因為慈悲是佛法的根本,是濟世的能源。教主佛陀示現娑婆,教化眾生,基於慈心悲願。 「佛法在眾生中求」,慈悲既是學佛的根本,從處眾、和眾、愛眾、敬眾、助眾、利眾、容眾、領眾……當中,培養自己的慈心悲願。 濟苦救貧,無法使人永久得度,它是「一時的慈悲」。相對而言,興學辦道,從根本上啟發眾生的慧命,著書立說,宣揚佛陀的真理,就是一種「永恆的慈悲」。開辦弘法活動,舉行齋戒法會,皆屬於「熱鬧的慈悲」;相形之下,文化事業卻能無遠弗屆,對大眾產生莫大的裨益,對社會有深遠的影響,這就是「寂寞的慈悲」。 佛光山在海內外建寺安僧,匯集文教、弘法、慈善於道場之內,依據眾生的根器,觀機逗教,標本兼治,可說是在實踐最徹底的慈悲。 我們因慈悲而聚集,也要共同為慈悲而努力,讓慈悲的佛光能遍照寰宇,慈悲的法水撫慰眾生。 前一篇文章 佛光人如何自處 下一篇文章 花開禪心 分享善美 熱門新聞 01奉行四給 劉宗澤獲昆大傑出校友獎2025.10.3002【人間有愛 】提早十分鐘2025.10.3003人間佛教聯合總會赴梵蒂岡 參與宗教對話宣言60周年慶2025.10.3004桃園花彩節 周末大溪登場2025.10.3005【寶島踏查】新竹湖口老街天主堂2025.10.3006終結350年傳統 英刑事庭律師免戴假髮2025.10.2907扮熊人偶太可愛 防熊宣導片失焦2025.10.2908輝達總部選址確定 落腳北士科T17、T182025.10.3009搭滑板從22樓躍下 時速飆破百公里2025.10.2910IBM與佛光山交流 攜手實踐三好精神2025.10.29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修行在人間】佛心的慈視6【人間行者心】義工中的義工心培和尚法音宣流 《六祖壇經》的修行觀【晨齋語錄】正確觀念【人間行者心】以筆為燈以心續願 重走傳燈之路談經典之鑰 肯定我是佛 作者其他文章星雲大師:供養的種類《星雲法語》人生四品星雲大師:四藝與人生星雲大師:如何養性星雲大師:正信之美星雲大師:養「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