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載家族回憶 陸流行搬回古厝

 |2014.05.24
1344觀看次
字級
位於陝西省韓城市的黨家村,有一座七百年歷史的古村落,被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圖/中新社
江西婺源石城的古民居在煙霧中若隱若現,像一幅美不勝收的山水畫。圖/中新社
湖北省遠安縣河口鄉曾家灣有一座建於清朝道光二十六年的大花屋古民居,內有大小房屋共一百三十多間,青磚黑瓦,非常壯觀,屬於湖北省文物保護區。圖/新華社

【中新社電】清晨,寂靜的黨家村逐漸熱鬧起來,慕名前來參觀的遊客為這座近七百年的古老村落增添了幾分生機。村民黨敬儒也開始了一天的忙碌。

位於陝西省韓城市的黨家村始建於元至順二年(西元一三三一年)。村中現存古民居以明清兩代建築為主,至今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有一百二十多處,被譽為「東方人類古代傳統居住村寨的活化石」。

祖宅發展文創觀光

現年五十四歲的黨敬儒出生於黨家村。他經營的農家樂位於村子入口處,四合院中的一間房子為距今三百年的古建築,其餘為近年按照村中長者的回憶,仿古修建而成。

韓城餛飩、芝麻燒餅……品嘗道地美食,住特色民居,參觀四合院古建築,體驗當地民風民俗,遊客慕名紛至沓來。黨家村村民開始抓住商機,經營農家樂。

「近年來遊客逐漸增加,收入不錯,讓我們這些原本就對村子和祖宅有深厚感情的人,堅定了留守的決心。」黨敬儒說自己更喜歡寧靜的村中生活。

與農家樂毗鄰的,是黨敬儒家的祖厝。一牆之隔,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象。建於明代的祖宅,如今已無人居住,院內雜草叢生,門窗皆有破損,一派蕭條。

「我是在老宅裡長大、結婚的,這裡承載著我的很多回憶。」黨敬儒說自己盼望能再次搬進祖厝居住。「按照規定,我已把修繕的申請上報給當地有關部門,修好後就搬回去。」

不得已離去最心痛

古老而寂靜的村莊留不住年輕人離去的步伐,一些村民也因交通、居住條件等原因搬離。如今,村中狹窄的巷道兩旁,不時可以看見大門緊鎖、無人居住的古民居。

「宅子裡有人居住,每天都打掃衛生,出現小問題可以及時修補。有人氣的房子更利於保護。」走進村民黨庚德家時,五十五歲的他正在屋頂換瓦片。

黨庚德居住的四合院是清代建築,平時的小修小補都靠自己完成。注意預防火災,窗戶紙一年糊兩次,三十年門窗上一次漆等,都是從祖輩傳下來的老習俗。

「宅子是老祖宗留下來的,我有責任將它保護好,傳給子孫。」因為孩子上學問題,黨庚德的兒子搬離老宅,但兒子說他將來一定會搬回來。兒子的話黨庚德一直牢記在心,並精心守護著自家宅子。

站在四合院中,記者隨著黨庚德的指點觀察到,看似完整的四合院實際上問題頗多,屋頂不平,牆壁有些傾斜……「如果有一天老宅無法居住,我們迫不得已搬離,造成無法修補的損壞,將是我一輩子的痛。」

當年輕人逐漸離去,二十六歲的黨少篤選擇留在村中。外出打工兩年的他深知在外打拚的不易與艱辛,種種際遇,讓他選擇回家幫助父親黨敬儒經營農家樂。

與父親不同,對於未來是否居住在村中,黨少篤並不確定。「五年之內不會搬離,之後的事情很難說。」在迎來送往的忙碌中,黨少篤即將度過充實的一天。

隨著遊客散去,熱鬧了一天的黨家村逐漸恢復平靜。青石舖成的狹窄巷道中,偶有村民走過,悠閒從容。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