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名句》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文心工作室編著 |2007.01.03
41423觀看次
字級

◆名句的誕生: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語譯:

縱使生死遠隔,我們早有誓言在先。記得我們曾緊握著手,說要一起白頭到老。可歎這一分別,我們就無法再相會!可歎我們彼此相隔如此遙遠,讓那份誓言可能無法實現了啊!

◆文章背景:

現代人常以「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作為相守一生的誓言,但卻往往不知道這個名句的出處《詩經‧邶風‧擊鼓》,描述的其實是一個悲悽的故事。

男女主角可能是那個時代成千上萬征夫思婦中的一對。他們是衛國人,男子被徵召遠征陳國和宋國,平定了這兩國之後,又被留在當地戍守,無法回家,所以他「憂心有忡」。

不僅如此,軍旅生活的壓力與苦楚讓男子到了精神崩潰的邊緣,在〈擊鼓〉第三章,這位戍卒說:「爰居爰處?爰喪其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他已經搞不清楚自己在哪兒休息,在哪兒住宿,也忘了在哪裡丟了馬,該到哪裡去找,後來才發現原來就在樹林中。

在這惶惶無措中,他想起遠方的愛人,想起他們曾經說過要白頭偕老的誓言,現在看來,連能否再次相逢都成了遙不可及的夢想,他的誓言恐怕無法實現了。

◆歷久彌新說名句:

專制社會下,人民沒有選擇的自由,徭役與戰爭造成許多家庭的悲劇,民歌正反映當時的社會現象。

在《詩經》的〈邶風‧擊鼓〉中,戰爭造成一對夫妻的遠隔,尤其男主角似乎精神渙散到了絕望的地步。

每對戀愛中的男女幾乎總會有些海誓山盟,但結局如何,往往就不得而知了。

在《詩經》〈擊鼓〉中,因為大環境而無法實現誓言,不過有些例子是輸在人心的改變。詩經的〈邶風‧谷風〉篇有這麼兩句:「德音莫違,及爾同死。」一個變心的男人拋棄了糟糠之妻,他的妻子控訴他:「難道你忘記誓言了嗎?你說要跟我同生共死的。」雖然直率一些,不也與「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心意相同嗎?

漢代卓文君與司馬相如私奔的故事,起初也是一段佳話;但是後來司馬相如變了心,卓文君寫下絕交書〈白頭吟〉,其中有詩句曰:「願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以自己的期待反襯了司馬相如的負心,頗有現代張惠妹歌曲〈原來你什麼都不想要〉的含義。(商周出版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