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中國地圖,我們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大致以長江為界,南方多稱「江」,北方多稱「河」。
其實,這種「江」、「河」的分野自古已然。《尚書‧禹貢》孔穎達疏:「江以南,水無大小,俗人皆呼為江。」
從歷史地理的角度看,長江、黃河古稱「江水」、「河水」,屬於長江水系的的河流自然與「江」有聯繫,稱為「江」;屬於黃河水系的河流自然與「河」有聯繫,稱為「河」。
《尚書‧禹貢》有「九江」、「九河」之說,「九江」指長江的九條支流,「九河」為黃河的九條支流。
長江、黃河在各自流域內支流眾多,流域面廣,基本能代表南、北方。
把長江、黃河水系的支流分別冠名為「○○江」、「○○河」,是理所當然的事。
南「江」、北「河」,和語義也有聯繫。
「江」一般稱為「大河」,稱「江」的河流,一般流量大,水源充足,流經地區降水量或冰雪資源豐富,南方正符合於此。
而北方的河流,大多流經半濕潤、半乾半旱地區,降水總量少,而且不均,加之蒸發旺盛,河流的經流總量遠遠少於南方地區,因此,稱「河」要比稱「江」達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