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人:南方朔
資深評論家
最近的《天下雜誌》報導了南韓首爾東大門商圈轉型為南韓服裝成衣業設計中心的成功故事。看了那篇報導,我不但很有感觸,甚至有點悲從心來。
成衣業台灣也有,著名的五分埔和萬華商圈,都是台灣的成衣中心。但近年來,台灣的政府、學者和業者,都宣稱成衣業是夕陽產業,已不值得發展,於是台灣的成衣業不是外移到中國大陸,就是去越南,甚至到工資更低的柬埔寨或緬甸。台灣已無成衣業。但同樣的問題到了南韓人身上,他們就有了不同的想法。他們沒有把成衣業當做夕陽產業,移往別的國家,而是將成衣業升級,變成高附加價值的設計時尚業。於是一個很傳統、專門賣成衣雜貨的東大門商圈,立刻轉型成了流行的設計中心,養了一萬名設計師、六十萬名勞工,年產值高達數千億台幣。現在的台灣五分埔賣的都是陸貨及韓貨。首爾的東大門商圈我在一九八○年代末曾經去過,它就是個很傳統的市集,都在賣些不值錢的成衣雜貨,而據《天下》報導,目前它已成了很時尚高檔的韓流服裝設計中心。
對於東大門商圈的變化,我的感觸是:
(一)南韓的經濟部現已改名為知識經濟部,它把知識這個元素放進了經濟中,一個古老的成衣業就可以往更有附加價值的設計業轉型,古老的成衣業因為有了更高的附加價值,夕陽產業遂成了具有極強競爭優勢的新行業。
(二)南韓的官員真的很懂經濟與產業。他們知道產業是可以重新組合,而形成新的產業鏈。近年來,南韓之所以欣欣向榮,許多新的產業一一爆發,乃是主因。南韓不只是有三星和現代汽車這種頂級大公司,有更多是有競爭優勢的產業及公司。
(三)南韓的經濟發展是以產業升級、提高競爭力為第一優先,當有了競爭力之後,就是無論怎麼開放,也都立於不敗之地。而台灣卻是對產業升級做得很少,對開放這種經濟八股卻叫得最厲害。沒有產業轉型及升級,是沒有開放的本錢的!而轉型及升級,乃是政府不能推卸的責任。而南韓的政府已作了最好的表率!
近年來我讀經濟理論的書已多,我發覺一個趨勢,那就是政府能力愈強的國家,由於政府官吏懂產業、會替產業找到新方向,這種國家的發展一定比較順利,當政府能力不足,它的國家發展一定比較差。南韓政府能夠把夕陽工業的成衣業轉變成高附加價值的設計業,為甚麼南韓能而台灣不能?台灣的政府腦袋裡是少了哪根筋?
最近台灣政府要開「經貿國是會議」,有朋友是會議的顧問,他把「經貿國是會議」的籌備及會議題目拿給我看,請我提出意見。我的意見是:
(一)經貿國是會議談的都是教科書上那些貿易開放化的老問題,任何教科書上都有一堆論說,但對更重要的產業升級及提高競爭力卻完全不在會議議程中,這個會開了沒用。
(二)經濟要轉型升級,政府一定要自己先創新,而台灣卻不談政府的領導,這種會不開也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