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朔資深評論家
執筆人:南方朔資深評論家
熱傳導速度很快,因此現在地球暖化,不是某一國或某一洲的問題,而是全球的問題,最近落幕的「巴黎氣候高峰會」,就等於確定了空氣暖化乃是「全球治理」的課題。
但空氣汙染乃是隨著空氣流動而擴散的問題,一家燒炭,髒空氣會影響到左鄰右舍,一國的空氣汙染會影響到周邊區域的鄰國。
因此現代的國家還把空氣汙染視為「區域治理」的重要課題,一國的溫室氣流排放,一國的空氣汙染雖然是各國的主題,但也是全球國家及區域鄰國共同管理的公權問題。
就以台灣的今年冬天為例,今年乃是全球最熱的一年,今年的氣溫乃是過去、一百三十六年以來最高的年分,比二十世紀的平均氣溫高出了零點九七度,因此台灣的十二月二十二日冬至這一天遂創下三十點五的高溫,這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冬至。此外,今年也是台灣空氣最髒的冬天。
來自中國長江流域的霧霾和台灣自己製造的髒空氣,使得十二月分台灣空氣中的懸浮微粒達到了最高紫色警報。境外境內的比率為三比七。台大公衛學院研究,台灣空氣惡化PM2.5濃度增加,和缺血性心臟病、中風、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死亡有關。去年國內相關疾病死者超過三萬人,其中有六千多人死因與PM2.5相關。
由這個數據已顯示出台灣的空氣汙染已到了相當嚴重的程度。如何改善台灣本身的空氣品質,以及鼓勵中國大陸也改善空氣汙染,乃是當今兩岸最新興的課題。
兩岸不止是經濟合作而已,共同及空氣汙染可能更為迫切。於是我就想談談空氣汙染區域治理的作法。
有關空氣汙染乃是個與時俱進的過程,早期的燃料為煤,燒煤時灰塵極大,工業革命所依靠的就是燒煤的蒸氣引擎,當時倫敦稱為「霧都」,曼徹斯特稱「黑鄉」整個城市地區黑濛濛一片。
一九五二年十二月四日到十日,一星期內倫敦死亡四千人,此後英美德等國遂以燃氣、石油及碳的火力發電取代了煤,改變了城市的面貌。
但汙染隨著工業的繼續發展,火力發電及燃燒化石燃料的處境,尤其是汽車增加後所產生的揚塵等持續增加,擴大了空氣汙染的範圍。
工業發達的大國,它的汙染注定會跨過邊界,向周邊國家擴散,特別是一九八○年代起,北歐發現它的汙染物主要來自英國,加拿大也發現它的空氣汙染主要來自美國,於是北歐和加拿大,遂透過說服施壓,開始了汙染的區域化治理這種國際合作的新模式。
而現在就到了兩岸合作發展出汙染出汙染區域治理的時侯。
目前中國大陸的空氣汙染日益嚴重,中國有燃煤的習慣,工業化也造成工業排氣汙染,大量的汽車也是新的空氣汙染源,中國的空氣汙染逐年擴大,其他周邊國家地區空汙問題雖然沒有中國那麼嚴重,但也好不到那裡去。
因此東亞地區必須在反汙染上共同努力,也合作去開發反空汙科技。反空汙乃是東亞合作的新方向,兩岸合作乃是東亞區域化治理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