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賽夏客
好友的兒子當兵回來,蝸居家中已半年了。他整天不是上網就是守在電視機前,寸步不出門,讓好友急得頭髮都白了,因為她擔心的「宅神」,竟然出現在家裡。
她是單親媽媽,獨立撫養兒女長大,女兒都很爭氣,畢業就取得教職,兒子大學畢業,但從小備受呵護與寵溺,在拮据的成長環境中卻從無匱乏過,也過慣被家人服侍的安逸生活,真的要放手讓他獨當一面,其實並非易事。
她怕那退縮封閉的兒子繼續接受照顧而拒絕走入社會,第一次催他找工作,回應她的話是:「我才退伍回來不到半小時,你就急著要我找工作。」一下子把為母的嘴巴堵死,我也勸她說:「事實是如此,妳也太心急了,況且工作哪有這麼容易找?給他一些時間準備吧!」
這一等又過了兩、三個月,她兒子毫無動靜,再次問他有沒有去找工作?每次都回答說:「有呀!找不到。」後來鎮公所舉辦就業徵才活動,他順了媽媽的意去了,回來卻告訴她說:「那些工作都跟我所學不相符。」錯失一次謀職的大好機會。為此,母子經常起衝突、鬧彆扭,最後避不見面。
最近他兒子終於找到工作了,到台北朋友開的咖啡店裡打工,為了省房租,每天一大早搭乘國光號上班,晚上八、九點才回到家,過著朝五晚九的生活。
其實,好友並不看好這分工作,我跟她說:「目前妳不要擔心這分工作能做多久,也不要去想薪水是幾K,孩子能走出去見見世面,學習與人相處的社交技巧,就值得欣慰的,妳也可以放下『宅神』的擔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