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一枝蕭
孟郊是中唐著名苦吟詩人,詩風多險奇艱澀,但也並非全都如此,譬如那首著名的〈遊子吟〉,就寫得真摯深沉、感人至深:「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只有短短六句,詩歌抓住了母親給遊子縫衣這一細節,從細微處流露出母親與遊子之間那分真摯感情。
末尾的「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對於春天陽光般深厚廣博的母愛,區區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於萬一呢?孟郊詩的穿透力當真是十分讓人驚嘆啊!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五十歲時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
這首詩的題目,筆者常誤做〈慈母吟〉,相信有許多朋友也跟筆者一樣,會犯同樣的錯誤。為何會這樣呢?大概是被首句「慈母手中線」誤導,直接以前兩字為題目了。
湊巧的是,孟郊還真另有一首〈慈母吟〉,雖不如〈遊子吟〉出名,但一樣寫得情真意切:「時夢返故園,庭院草木侵。痛不見慈顏,長留帶淚吟。慈親養育我,眷眷鞠勞心。耕作一何苦,持家一何殷。教誨嚴有道,仁義秉忠勤。為人須良善,讀書惜寸陰。但求業有就,非圖步青雲。懿德尊為鑒,遺言作家訓。平生當奮力,不負慈母心。」
孟郊夢回老家,庭院草木叢生,卻再也看不見母親慈愛的容顏。詩人接著回憶母親如何養育他,如何持家有道……詩人很感慨,表示要把母親的教導當做家訓,讓子孫後輩都恪守遵循。
此詩以「平生當奮力,不負慈母心」結尾,給全詩哀婉沉郁之上又塗抹上一段亮色,較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雖殊途而同歸。
〈遊子吟〉、〈慈母吟〉兩首詩,讀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視角雖不同,但都微言大義,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讓人印象深刻。孟郊,不愧是古今母愛詩的第一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