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農業專題--一念慈心 一壺有機茶 文與圖/高燈立 |2014.05.06 語音朗讀 477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原約有百分之十三農耕用地,一半以上種茶,加上坪林包種茶很出名,讓坪林在地茶快速成長。慈心有機農業推廣股股長吳雪美世居新北市坪林區的茶農鄭信忠坪林文史研究者楊超銘擔任生態解說 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原約有百分之十三農耕用地,一半以上種茶,加上坪林包種茶很出名,讓坪林在地茶快速成長。 翡翠水庫集水區上游原約有百分之十三農耕用地,一半以上種茶,加上坪林包種茶很出名,讓坪林在地茶快速成長。 翡翠水庫興建,坪林包種茶銳減五分之一以上,主因在於水庫興建後,年輕人外流不再做茶,加上老農凋零,後繼無人,坪林包種茶減產成為宿命。 為了維護水源品質,慣型農法使用化學肥料,水庫有汙染危機。茶園若用藥,喝進人體,久而久之對健康危害很大。 為了維護翡翠水庫水質免受汙染,保住坪林茶產業的優勢,基於「一念慈心,萬物歸仁」理念,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從二○○八年開始,在新北市坪林區推展有機茶作。 該基金會並在坪林創辦「淨源茶廠」,以契作方式結合當地茶農,推廣有機茶,並透過有機栽培的茶農,收購茶菁製造有機茶葉。 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推廣股股長吳雪美表示,此一理念源於日常法師創辦福智團體,從淨心的心懷,並從淨心之中推廣淨源、淨事不紊,淨心磊落,進而至大自然界萬物。 因而成立里仁事業公司,為有機農創造有機市場,也使社會大眾喝得安全,有益健康;環境不因慣型農作施化學肥料,導致土地汙染。 雪山隧道開通,開車族直接往宜蘭,衝擊坪林茶業老街商機。為挽救頹勢,坪林包種茶葉轉型勢在必行,慈心基金會有了「淨源茶」的發想。 「喝茶救水庫!」聽起來有點誇張,經過吳雪美的說明,才知道如果坪林茶農一直依賴慣型農法,數百萬人所飲用的翡翠水庫水源必遭汙染,因此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提出「喝茶救水庫」運動,更鼓勵在地農民放棄慣型農法,讓翡翠水庫的水源永保潔淨。 喝好茶救水庫 二○一○年開始,為達到坪林茶業全有機,慈心基金會以「淨源茶廠」為推廣基地,挨家挨戶拜訪茶農,希望改做有機茶。 他們不只親自拜訪,還提供有機農業諮詢,邀請地方農會、茶農及專家舉辦座談會,讓茶農了解有機可提高產值收益。 吳雪美說,「淨源茶廠」設置初期,透過招募義工方式,訓練有機製茶種子學員,為了更深入學員的有機製茶技術,慈心基金會遠聘福壽山製茶所的陳志忠老師,到坪林擔任製茶教學工作。 由於初學製茶的義工沒有相關茶產業背景,對茶葉採收後續製造過程並不熟練,陳志忠細心教學,學員信心大增。 茶農最擔心的是天候與蟲害,吳雪美說,正值二○一○年淨源救水庫之淨水庫計畫理念推展期間,師陳志忠看到被汙染的茶葉,恐影響有機品質,寧可放棄也不要勉強為之。 但義工不氣餒,精益求精認真學習,希望做出有機好茶;陳志忠看到義工學習態度深受感動,也投入護茶行列,組織採茶班,分享學習心得。 世居新北市坪林區的茶農鄭信忠,種植一甲多有機茶,由於地處隔離帶優良之地,上無汙染源,周邊隔著山林形成隔離屏障,可謂得天獨厚的有機茶種植地形。 相對的是,工事成本高,農路無法直驅茶田,即使到產業道六百多公尺的山頂,也還不到茶園入口,除草剪枝還得走二十分鐘路程,備及辛勞。 鄭信忠表示,早年在台北工作,後來覺得祖地無人耕種,任其荒廢實在可惜,於是返坪林種有機茶,他認為手採茶是小時候的記憶,每當春茶採收時,滿山的採茶農婦「挽茶相褒」,即興山歌對唱,特別是男女隔著山頭遠唱給對方聽,唱詞通俗有趣 ,不但讓茶園充滿歡樂情趣,更讓茶山滿活力。 鄭信忠長大後,很多茶園都改用機器採收,看起來似乎讓茶山漂亮整齊,但機器剪出來的茶葉,反而無法揀選出茶葉品質,最後還是多一道篩選手續,也不夠環保。 經過慈心基金會「淨源茶廠」施行有機茶作訓練後,鄭信忠對家鄉土地更加愛惜,益發彌足珍貴。童年看到茶山或任何農作,都會慣性的聽到長輩說:去茶山或菜園施肥,但這種肥並不是一般傳統的回收有機肥,而是一般的農藥、巴拉刈、尿素之類的化學肥,後來在慈心的鼓勵下,才真正是有機的內涵。 鄭信忠認為,在「淨源茶廠」學習所獲得的有機理念,是非常有益的事,同時家鄉的水庫,他認同做有機茶等同「淨」化水「源」,又可以救水庫,豈不一舉兩得,功德一件。 鄭信忠凝視山谷及茶園周遭,對這一甲多地的茶園相當有信心,周邊林相提供自然屏障隔離,即使山下使用慣型農法施作,也不會影響六百多公尺的水聳淒坑頂。 他認為茶園不能再像從前的噴灑化學肥,以免土地酸化或鬆弛,遇到大雨時,坪林如此陡峭的地形,必讓有毒土沙順坡而流,流到北勢溪,影響水庫的水質,淨源救水庫不是沒有道理。 或許一般人看到鄭信忠的茶園,可能會質疑說:這茶園的雜草都沒有清理,好像荒廢多時不是很可惜嗎? 鄭信忠說,茶園在非採收時期,讓茶樹下的地表長出小草,長得高過茶樹的草,都會用手拔除,茶樹下低矮小草則能保護茶園有機肥流失,更可形成綠色植被,保護地表的土壤不會因雨流失,一舉數得。他說,有些人就動不動灑農藥,讓茶園地表看起來乾淨整齊,卻無益於環保。 樹蛙產卵見證有機 做有機等同回歸自然農法,手腳要勤動,頭腦要清晰,判斷人類如何和土地和諧共存。鄭信忠指出,有機農法差別在於多工省本,多工的原因像:採收前拔草、巡茶園、施有機肥、抓茶蟲等,這些都是細微的工作。 他說,茶季採收時,從戶外萎凋到室內萎凋、到殺菁……每次最少要二十四小時以上,如果沒有耐心和耐煩的心情,無法發揮茶品的管控,做茶是一件繁瑣的事,沒有愛是不能成就的。 在訪談中,看著山谷,行於茶園邊坡,我們驚覺發現,坪林樹蛙在水桶旁的泥溝和低矮的小水筒中產卵。鄭信忠說,這就是坪林生態環境的指標,也見證了「信忠茶園」茶園是純有機! 二○一三年坪林百年暑旱,土壤含蓄水源不足致茶樹乾死。初期製茶成果不佳,經過多次嘗試與學習,最終互助合作是淨源茶生產的利器,幫人讓人,推己及人,這就是佛法慈悲推展。 為了行銷有機農的茶葉產品,慈心基金會更在台北市南京東路四段成立「淨源茶坊」。 坪林在地文史工作者楊超銘說,若對家鄉有愛,只要有人起善的頭,都會被支持。 楊超銘除了在地文史研究,更擔任在地生態解說,可說是坪林地區的活字典。他認為慈心基金會引進「淨源茶廠」推廣有機,點燃坪林人的新觀念,這對沒落中的坪林包種茶,注入一股新的活水。他說,人要有理念,應多一分參與,這樣地方才會進步。 目前政府已回收林地,以利植造保安林保護水庫,同時坡度三十度以上的山坡已不准再開發,對於年輕人不願做農事而出走他鄉打拚,這是成本不符經濟效益的問題。未來的坪林茶業,可能以自然沒落方式,而茶葉目前也逐年遞減中,有機茶是另一個希望所在。 堅持有機 被笑瘋子 自喻「老頑童」的涂勳業任職南投縣文化局退休,擁有兩處農場。他不用農藥和除草劑,純以自然農法經營農場。他經常被老農笑是「瘋子」,沒用農藥哪來收成? 涂勳業依然堅持建構一處有機無毒的環境。他指出,生產出來的作物,或許沒老農種的漂亮,收成也沒有老農那麼多,可是自己的農產品卻吃的安心,吃的健康。 鄭信忠說,擁有一處無農藥的環境相當不易,經營多工且辛苦,為了有機好茶,既然不能用除草劑,草長了只好用割的。涂勳業則研發用辣椒製辣椒水噴灑除蟲。 他說,不必化學肥料,自己製作酵素液肥就可使用了,事在人為。 鄭信忠也認為在一個沒有化學藥物的環境中,只有勤於動手除草,茶葉成長才會好。喝安全且養生的茶,才是好茶! 前一篇文章 有機農業專題--玉山腳下 有機茶飄香尚天然 下一篇文章 星雲大師《佛化婚禮祈願文》 熱門新聞 01【視覺DJ】湧泉洗衣池2025.04.2702【詩】海天合抱的課題2025.04.2903林育嫻 讓森林療癒變成生活方式 2025.04.2604全台桐花盛宴 追逐五月雪2025.04.2805傳證長老圓寂 弘法度眾利群生2025.04.3006【紀實攝影】花開花落 把握善美因緣2025.04.2707【遊藝筆記】又見春光到楝花2025.04.2908北海道場首屆三皈五戒 佛子滿法喜2025.04.2809社論--國民黨該反省2025.04.2710清德寺熱心公益 南投縣府感謝佛光山 2025.04.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25週年淨耀大和尚 人間佛教行者2024 拾貳月 豐富衣食 皆令滿足【藥師佛月曆】2024年拾月 至誠懺悔 解脫憂苦 【藥師佛月曆】2024年玖月 轉邪歸正 速證菩提【藥師佛月曆】2024年捌月 藥師佛及十二神將像 作者其他文章【文寫天地間.彩筆.彩筆情更濃──高燈立水彩寫生個展】 台北古亭紀州庵【文寫天地間.彩筆.彩筆情更濃──高燈立水彩寫生個展】 山豬窟坑仔口福德宮【文寫天地間.彩筆.彩筆情更濃──高燈立水彩寫生個展】蘭陽溪上游棲蘭部落有機農業專題--玉山腳下 有機茶飄香尚天然有機農業專題--認證雖重要 實質價更高有機農業專題--中盤苦茶農 架網路自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