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今天是世界氣喘日,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調查發現,台灣十九到六十四歲約有六十一萬二千人、六十五歲以上長者則約有十二萬四千人患氣喘;全球氣喘倡議組織估計約三億人,將今年主題設定為「你可以控制你的氣喘」,呼籲遠離誘發因子。
國健署指出,氣喘是指受到過敏原或刺激物刺激後,支氣管產生慢性發炎的情形,依其嚴重程度可呈現呼吸困難、喘鳴音、胸悶和咳嗽等症狀,嚴重影響生活品質,是民眾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
響應世界氣喘日,國健署呼籲病友遠離誘發因子,配合醫師指示服藥,透過積極控制氣喘,不要讓氣喘控制你的生活,並提出控制氣喘四觀念,包括保持清潔,遠離過敏原;拒絕菸害,避免刺激物;規律運動,不要太激烈;定期回診,正確用藥。
台灣氣喘諮詢協會祕書長葉國偉指出,大部分患者覺得氣喘控制得不錯,擔心長期使用含類固醇藥物會有副作用,只要沒有症狀就自行停藥。但有氣喘的民眾,支氣管長期都在發炎,就像皮膚表面的傷口發炎一樣,會腫脹、泛紅等。
其實,長期保養用的類固醇是吸入劑型,劑量只有口服類固醇的百分之一,不會造成月亮臉、水牛肩、骨質疏鬆等口服類固醇常見的副作用。
台北榮總胸腔科主任江啟輝則說,支氣管持續發炎,長久會破壞支氣管,導致支氣管變形、狹窄,氣管變得超敏感,當不小心吸入過敏原、感冒或出現天氣變化,就可能誘發氣喘。
國內每年有一千多人因氣喘死亡,葉國偉提醒,有過敏體質的孩子雖然沒有明顯氣喘發作,但一玩就容易咳嗽、夜咳或感冒症狀持續兩周,有治療但咳嗽沒改善,都要懷疑是氣喘。
江啟輝也提醒,運動後會咳嗽,或聞到香水等刺激氣味、吃冰就容易咳嗽,且有反覆哮鳴音等情形,都可能是氣喘,應及早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