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頒發「閩客語文學獎」,陳利成一舉拿下閩南語組的新詩與散文雙首獎。圖/林秀姿
八年級美眉沈佩宜從小愛講客家話,首次用客語寫作就拿獎。圖/林秀姿
【本報台北訊】誰說年輕人不愛使用母語?八年級美眉也熱愛母語,不只會說、會聽,還會寫成詩。教育部昨天頒發「閩客語文學獎」,才二十一歲的屏東商業技術學院大學生沈佩宜獲得新詩組第二名,彰化縣埔心國中教師陳利成更厲害,一舉在現代詩、散文組拿下第一。
今年共有三百九十九件投稿參賽,共選出五十三件得獎作品。其中,大學生沈佩宜以「喚醒童年夢」獲得新詩組第二名,她在詩中,反省自己童年時,明明很珍惜和阿嬤在土地公廟釣魚的時光,但是長大後和阿嬤在一起時,卻只顧著滑智慧型手機。昨天她很高興說,曾經跟同學講客家話,卻被嫌棄不好聽,現在總算「平反」,爭一口氣。
此外,一舉拿下新詩和散文雙首獎的國中老師陳利成說,二○○三年起就使用閩南語寫作,但為了讓更多人看得懂,一篇文章中八成用漢字書寫,二成才使用閩南語拼音文字。
他說,雖然國小把母語列為必修,但是國中之後就中斷了,不會講閩南語,更何況是用閩南語來寫作,「母語」應該是媽媽說的語言,但現在已有學生說,家裡連阿嬤都不講閩南語了。
這次陳利成獲獎的現代詩作品〈愛的進行曲〉,每一小節都譜出不同的愛情觀;散文作品〈過城〉,則寫出在台南府城的景色和心情,展現高度創作能力,受評審肯定。他說,文學應該生活化,使用母語書寫特別溫暖,容易融入情感。
同樣獲得二個獎項的還有客語學生組徐子涵,散文、短篇小說都第二名,其散文利用豐富的客語詞彙描寫下雨天的祖孫情,短篇小說則透過客語學習、協調、鍛鍊過程的描述,傳達對客語的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