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拉克風災5年 重建委員將卸牌

 |2014.04.29
1144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衛福部社會救助司科長王燕琴表示,莫拉克風災區居民多倚靠宗教力量走出傷痛,相較於九二一地震災區自殺率攀升,莫拉克風災災區自殺人數無明顯增加。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委員會解散後,各項相關工作將回歸各部會及縣市地方政府,相關資料及文獻將轉置高雄科學工藝博物館。

衛生福利部社會救助司昨舉辦「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經驗系列座談會」,莫拉克風災至今將近五年,社區居民生活工作多已穩定,預計今年八月八日,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終止,重建委員會將正式卸牌,心理輔導重建相關事宜,回歸常規醫療體系。

不過,經歷創傷者的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PTSD),有待撫平。三十歲陳先生,平常開朗、擔任小林村導覽解說員,四年前莫拉克風災帶走了他所有家人,如今只要心情不好,就會把自己鎖在房裡,任誰敲門都不回應。

台灣精神醫學會理事長周煌智表示,重大災難後常見的心理問題為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PTSD)和憂鬱症,可能出現經驗再現、逃避和麻木、過度警覺等現象,尤其是在小孩與老人身上,女性又比男性高出一倍。以目前莫拉克風災報告推估,第三年後心理問題明顯下降,自殺率也持平,沒有特別增加,可能是對於災區重建工作比較有經驗,也可能是社會大環境的影響。

周煌智指出,災難已經從特例變成常態,災難醫學的訓練應該更為普及,災區也可以進行兩階段的篩選過程,即大規模發放問卷,再由專業人員根據問卷內容主動尋找需要心裡協助的人。

桃源區衛生所所長邱孟肇表示,許多災民安置後難以適應新環境,尤其住家環境、熟悉的鄰里關係產生變化,尤其災後延伸的經濟問題最讓災民困擾。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