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上班族都有這樣體會:同事可以一起開會、出差,但很少串門;可以一起神聊、調侃,卻很少談心。宏觀歸結這種現象,就是我們瞭解、學習、接受的世故人情,強調的多是理智、控制和約束。越是有教養的人,應該越是理智、自制能力很強的人,於是「有教養的人」逐漸做到了喜怒不形於色的含蓄與文雅,真誠和信任也就成了外在的裝點。
曾讀到一個故事:某大學餐廳的門經常被踢破,管理員為此傷透了腦筋。門又一次被踢破這天,他來找校長:這幫小青年控制不住,我看乾脆換成鐵門!校長笑了笑:放心,我已訂做了最堅固的門。
沒幾天,舊門拆下去,新門裝上來。果真,它居然沒挨過一次踢,學生們走到門口,總是不由自主的放慢腳步,縱是雙手都端著東西,也要用身體慢慢倚開它……這是一道玻璃門。
這道門怎能不結實,它用真誠捧出一份足夠的信任,把一個易碎的美麗大膽的交到孩子們手中,讓他們在被信任中學會了珍惜和呵護。
卡內基曾說:「得到別人信任的最好方法就是酖酖真誠地信任他。」一九四八年,在英國的議會大廳舉辦慶祝「二戰」勝利演講會,會場聚集軍界、政界和參、眾兩院的要員,首相邱吉爾上台演講,他用手勢止住大家的掌聲,說:「我們取得成功的因素有三個,第一是,你們真誠的信任我。第二是,我真誠的信任你們。第三是,我們時刻用真誠相互信任!」
說完他走下講台。會場靜寂了一會兒,突然爆發出熱烈的掌聲,經久不息。
在一代偉人心目中,成功的秘訣竟如此簡單,因為在這個世界上,導致群體性失敗的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真誠、互不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