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貧童認養人、越籍的陳姿婷(後右)準備文具用品給認養女兒阮氏紅英。
圖/中央社
【本報綜合報導】「我是越南人,卻從沒想過有人能用越南語叫我一聲媽。」六十三歲的范裴倫,在越戰南方淪陷前二周來台求學,戰事爆發,她再也回不了家,留在台灣落地生根,自嘲是「越南老娘」,有兩個孩子,但都不會用越南語叫她「媽媽」。
十年前,一張至善社福基金會的宣傳單被風吹至腳邊,她決定認養母國孤兒回饋故鄉,牽起她和藩氏美慧的母女情。
今年至善邀范裴倫返鄉「探親」,為了準備相隔二千公里的母女相逢,范裴倫花費好幾天張羅禮物,英越字典、文具、衣服塞滿一大包,出發前一晚,緊張得整夜沒闔眼。
「美慧比我想像的還高、還漂亮!」當藩氏美慧用越南語叫她一聲媽,范裴倫頓時眼淚滑落臉頰,摟著美慧肩頭說:「妳可以再叫我一聲媽嗎?」
范裴倫說,在台生活四十年,過得很幸福,老公疼、孩子孝順,不太去想日子的缺憾,直到美慧用越南語叫媽,母語牽繫著那一縷剪不斷的鄉愁才被喚醒。
另一位娶越南太太陳姿婷的張億騏,在台南開業從事汽車板金烤漆,三年前他幫老婆家蓋好新房子,也想幫助太太故鄉貧苦的孩子接受教育,老婆卻不諒解。這次夫妻倆返回越南,探望認養女孩阮氏紅英,陳姿婷深感震撼:「以前住在南方,完全不知道自己國家有這麼窮困的孩子。」她的態度徹底轉變,不僅全力支持老公,也想用自己打工賺的錢,認養一個母國孩子。
台灣越南籍配偶有八萬九千多人,這是第一次越南籍配偶以認養人身分,回到母國探望受助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