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掀抹茶熱 日茶園供不應求

 |2025.07.08
168觀看次
字級
日本埼玉縣狹山市茶葉經營者奧富雅浩,展示他的茶園。圖/法新社
抹茶在日文中意為「磨碎的茶」,可與牛奶製成抹茶拿鐵。圖/法新社
壽月堂茶店經理西木田茂人,正在製作抹茶。圖/法新社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近年抹茶成為西方社群媒體的寵兒,不論健身、瑜伽還是時尚愛好者,拿著一杯翠綠色的抹茶飲打卡拍照似乎變成一種流行,標誌著飲用者有最新潮的「健康生活方式」,在美國洛杉磯一間極簡風格的抹茶專賣店裡,店家精心備置碾磨成細緻粉狀的日式茶飲;這種亮綠色飲品在社群媒體上爆紅,甚至導致全球出現抹茶短缺現象。

法新社報導,這股風潮也從網路吹到實體,有別於珍珠奶茶給人「小孩才愛喝」的印象,抹茶這種來自日本的「東方健康神祕力量」,不僅在重視健康與有機飲食的人群中受喜愛,也深受Z世代與Alpha世代追捧。

抹茶熱潮是由23歲的法國女孩艾拉(Andie Ella)等網路紅人推動的,她在YouTube擁有超過60萬訂閱者,並創立自己的抹茶產品品牌。在德國首都柏林,著名的手沖咖啡廳Tha Barn、Bonanza紛紛賣起抹茶飲,抹茶口味是冰淇淋店標配、專賣抹茶飲品的「抹茶廳」更是一家一家開。

今年在美國洛杉磯好萊塢大道開張營業的「Kettl Tea」,40歲創辦人曼根(Zach Mangan)表示,如今抹茶已然是「西方世界的文化接觸點」,從冰淇淋口味看板到星巴克,到處都是抹茶身影,這使得抹茶市場在一年內幾乎翻倍。

茶農年事漸高 難尋傳人

然而,在太平洋另一端、數千公里外的日本埼玉縣狹山市,家族茶葉事業第15代經營者奧富雅浩(Masahiro Okutomi)對抹茶的需求應接不暇。奧富透露:「我們不再接受任何抹茶訂單。」

產製抹茶的工序極為繁複,用來製作抹茶的茶葉稱為「碾茶」,採收前需在遮蔭環境下生長數周,以提升風味與營養價值,之後葉片還須經人工挑出莖部和葉脈、烘乾,再以機器細磨成粉。

奧富指出,要正確做出抹茶,需要「經過多年訓練,這是一項長期努力的事業,需要設備、人力與投資」,他說:「我很高興世界對抹茶感興趣……但短期內我們實在應付不來。」

奧富補充表示,由於茶農年事漸高,且難以找到傳承者,日本茶園數量已大減至20年前的4分之1;東京築地壽月堂茶店經理西木田茂人(Shigehito Nishikida)表示:「在2、3年裡,這種熱潮愈演愈烈,顧客現在想自己製作抹茶,就像他們在社群媒體上看到的那樣。」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