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美麗變煥 旗袍愈變愈性感

李碧華 |2014.04.26
950觀看次
字級

旗袍,源自滿族傳統服裝,經過歷史長河的發展演變來到台灣,現在已經不再只是電視上才看得到的清朝宮廷劇戲服,而是一種時尚,更是華人的代表衣飾。不管是傳統旗袍還是改良式旗袍,擁有一件美麗的旗袍,是幸福的;無論是自己訂做的、親人贈與的、或送親友的禮物,都是感人且耐人尋味的感動故事……翻一翻媽媽的或是阿嬤的衣櫃,看看那件被遺忘許久的旗袍,是否依然光采如昔?

從小到大,旗袍這個熟悉卻又有點陌生的衣著,總在我們生活周遭中,可以一瞥它的美麗倩影。它由許多精巧的元素構成,布料、花扣、滾邊、領襟花樣等等,這些需要工匠技藝與細膩巧思的小玩意究竟如何製作?在旗袍上又可以發揮怎樣的作用?不同時代是否有不同的風尚?

《旗袍記憶——百姓珍藏老旗袍、老畫報、老照片》五月在南京織造博物館正式開展。張愛玲寫的《更衣記》插畫也被展出。畫面中,一個女人穿著旗袍,下面略帶開衩,並不顯露身材。

「旗袍在二十世紀一二十年代出現並普及,三十年代盛行,當時,女性不論老少都穿旗袍。一九二九年,南京國民政府頒佈了民國新服制,奠定了旗袍在女子服裝中的地位。」博物館工作人員劉小妮說,初期的旗袍寬肥、平直,並不顯露女人身材的婀娜。

漸漸的,旗袍盛行,穿法、款式也多樣起來。愛美的女人們嫌旗袍太長了不性感,於是旗袍變短了,開衩變高了。緊接著,她們覺得衣領太高了,袖子太長了,滾邊累贅了,於是,旗袍開始大變樣,衣領矮了,袍身短了,裝飾性質的鑲滾也免了,改用盤花紐扣來代替,不久連紐扣也被捐棄了……。

「旗袍是最顯露身材的,量身訂做最理想。」劉小妮指著櫥窗裏的一雙民國時期的絲襪說,那時候的女人們,穿旗袍、絲襪配高跟鞋才叫時尚。民國時期的絲襪基本都是膚色,比現在的略厚重一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