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在校門口看到打過上課鐘後,部分家長才急急忙忙載著小朋友趕到學校,口氣不耐催促著朋友快點進校門,看小朋友睡眼惺忪,手裡還提著早餐,就知道剛從床上「挖」起來。
反過頭再看家長,也是凌亂著頭髮,穿著拖鞋,顯然家長也是睡到最後一刻才起床,原來家長表現也「不及格」。
上學會遲到,說白了,就是「晚上太晚睡,早晨叫不醒」,調整小朋友的生理時鐘,訂定家庭作息表很重要。
依照生理時鐘,晚睡自然就會晚起,錯過了應該睡覺的時間,起床的時間就會習慣性延後。
當家長流連忘返捨不得關掉電視,小朋友就會「有樣學樣」,自然而然形成晚睡晚起的節奏,起床就變成一件痛苦的事。
改善的方法是家庭成員一起檢討時間規畫,家長以身作則,拿出耐心和執行力,與小朋友約法三章,互相監督,先訂出規律就寢和起床的時間,起床後全家人坐下來好好吃頓早餐,而不是在路上隨便買個早餐給孩子。
利用假日多安排一些活動也很重要,藉此擺脫全家人沉迷電子產品的壞習慣。
當規律的生活習慣持續一段時日之後,生理時鐘就會逐步回復正常作息,自然就跟賴床和遲到說byebye。
王新偉(新北市/教育工作者)